李 綱
長春市基隆學校
關于初中數學建模教學實踐研究
李 綱
長春市基隆學校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數學知識的運用上。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試圖將數學建模教學融入教學方法當中,使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主思考,主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本文試圖探究初中數學建模教學的實踐過程,尋找適合教學的教學方式。
初中數學;數學建模教學;實踐;案例
在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教學過程中理論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1]。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建模教學,有助于學生強化數學建模的意識,使學生在進行解題時主動進行數學建模,提高解題效率。教師在進行數學建模教學時應注意由淺至深的教授,使學生充分理解數學建模的過程,以及數學建模的實際運用。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初中數學課程內容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教師進行研究性教學,而數學建模教學就是研究性內容之一,為新課改下的教學方式增添了活力。
初中生階段的數學主要為基礎知識,中學生對于高階數學理論掌握較少,為保證學生能夠良好消化數學建模思想,教師應適當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建模的學習。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學生數學建模思想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使用數學建模,使用的過程中又學習了數學知識,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一)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
根據課改提出的新要求,在進行課堂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加強對于自身的認識,進行課堂環節設計時注意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取向進行合理的課程環節設置。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格外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數學建模教學便是通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問題解決,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同時,通過數學建模教學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溝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流學習觀念。
(二)以學生為主的學習觀
作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生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為保證自身的長久發展,學生積極向上的進行自我教育,實現自我進步的目標。學生在進行數學建模學習時應忽視外界的不良情緒,發起自主學習,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只有這樣才能落實數學建模的作用,成為具有思維創造力的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該相互配合,圍繞課程落實數學建模思想,確保教學過程合理有序的進行。
(一)案例教學法
為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接受數學建模的內容,需要教師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案例法就是一種好的教授方式[2]。再進行數學內容教授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引入案例,與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如:進行華師版八年級數學“冪的運算”教學時,教師為使學生學習同底數冪除法運算,并了解知識具有普遍聯系性。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對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進行復習。接著,引出同底數冪的除法,教師進行案例講解,通過案例講解引導學生使用數學建模解決問題。最后,學生總結得出結論,即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數,且m>n)。
這種方式首先根據實例讓學生接觸課程內容,在學生熟悉內容后進行數學建模引導,使學生能夠自主思考總結課程的中心內容,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建模解決問題。
(二)采用多媒體輔助
隨著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也在各地學校中普及起來,將多媒體教學融入數學建模教學之中,能夠為數學建模教學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多媒體因有互聯網的支撐,具有眾多的信息資源,同時,使用多媒體可以采用多種數學軟件為同學培養數學建模理念[3]。因數學建模大多屬于抽象復雜,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將抽象的概念具現化,使學生能夠直觀感受,降低了學習難度。在進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只有學生充分參與進教學才可以將多媒體的優勢發揮出來,如:進行華師版九年級數學“相似圖形的特征”教學時,為使學生能夠得出相似圖形的性質,判斷線段是否成比例,了解黃金分割,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請學生觀察AB兩地的距離,并為學生演示通過直尺測量計算長度之比。接著教師再次使用多媒體,演示線段的分割、三角形的對應關系以及黃金分割的由來,并提出問題要求學生記性數學建模解決相似圖形以及線段分割,學生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最后,得知相似圖形的特征以及成比例線段的定義。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建模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后作業融入數學建模
學習完知識后,為使學生完全掌握知識,教師應布置相應的數學作業,使學生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使學生在利用數學建模進行下一個知識點學習時,上一個知識點已完全掌握,布置作業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數學建模解題過程,如:進行華師版九年級數學“銳角三角函數”作業布置時,教師可以首先利用三角函數定義式這一數學模型進行解題,已知角C為30°,sinA=討論同一個角的正切函數值與余切函數值的關系?利用數學建模解題可得tanA·cotA=1。教師舉例完成后,為學生布置作業,使學生加強對于課程的掌握。
在進行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時,教師引用數學建模教學,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通過數學理論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加深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4]。
[1]楊金鳳.初中數學建模教學實踐研究[J].讀天下,2016,12:32.
[2]王樂龍.關于高中數學建模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趙文靜.新課改下初中數學建模教學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5.
[4]崔競.初中數學建模教學的實踐研究[J].數學之友,2014,05: 17-19.
李綱,長春市基隆學校,數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