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平
山西省壽陽縣教師進修學校
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張潤平
山西省壽陽縣教師進修學校
我們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神奇莫測、變換無窮。幼兒對這些現象充滿了好奇,總想嘗試著去探索和了解。因此教師要抓住教育的契機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科學合理地提供探究的操作材料,因勢利導并鼓勵和支持幼兒積極探索,從而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讓幼兒在生活中探究,在學習中探究,在活動中探究。
幼兒;科學;探究
在我們身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自然事物。物質世界在其變化和發展過稱中表現出來的各種外部形態和聯系,都是可以讓幼兒進行探索的科學內容。尤其是幼兒常見的自然現象、循環往復地出現,有的神奇莫測、變換無窮。它們發生在幼兒的身邊,幼兒對這些都充滿了好奇,激發著幼兒去探索和了解。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呢?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又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幼兒學習科學的核心就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的過程,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中要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放在首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原動力。它不僅能提高學習探究的積極性,還能在學習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幼兒對周圍的各種現象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比喻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他們對自己看到的現象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對幼兒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教師都應給予贊賞和肯定,并表現出愿意與幼兒一起探究的興趣,從而與幼兒一起探究,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幼兒的認知是從感性開始的,材料既是引發幼兒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們主動建構對周圍物質世界認識的中介,因此教師在為幼兒提供科學探究材料時要注意操作性強,而且要注意多樣化,這樣就可以讓幼兒在自主選擇材料的操作活動中探索、發現和創新。如“探索沉浮現象”,幼兒對于水,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他們很喜歡玩水,也會經常把一些玩具扔到水里,這時,他們會看到有的東西掉到水底下了,而有的東西在水上面。這些無意間的發現正是我們教師讓幼兒探究的最好課題。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各種在水中沉浮的物體讓幼兒充分地探索(如塑料板、紙片、較大的泡沫板、小鐵釘、大小不同的積木、玻璃球、橡皮泥、乒乓球、小皮球、塑料瓶等),讓幼兒自己操作。幼兒在玩一玩、找一找的過程中發現,有的物體放入水中會沉到水底,有的物體放入水中是浮在水面上的。當幼兒了解了簡單的沉浮現象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沉與浮的知識。如把大泡沫板和小鐵釘放入水中觀察沉浮現象,再拿大積木和小積木放入水中觀察沉浮現象,通過兩步實驗從而發現沉浮與大小無關。球狀的橡皮泥和薄餅狀的橡皮泥放入水中,通過實驗發現同樣的材質、形狀不同的物體沉浮現象也不同。一個盛滿沙子的瓶子、一個空瓶子、放入水中讓幼兒討論,為什么同樣兩個瓶子會一個沉到水底,一個浮在水面上。這樣,幼兒通過操作多種材料不僅感知了物體在水中的沉浮,還獲取了沉浮的簡單知識。又如小實驗“會變的顏色”,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準備一份各色的水粉顏料,讓幼兒動手操作,從中感知兩種以上的顏色,按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會變出各種各樣的色彩,讓幼兒親自進行配色、涂色、重疊、分合,從而發現顏色的不斷變化,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操作探索中,獲得了科學知識,增強了科學意識。
作為教師應以敏銳的眼光、深厚的專業積累、敏捷的思維及時地補捉或把握瞬間而過的教育契機,充分顯示教育藝術的魅力。幼兒對什么都感到好奇,對什么都喜歡看個究竟,問個明白。幼兒學習的內在動力和獲得成功的條件就是喜歡提問,在幼兒對周圍事物形成積極進取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幼兒愛提問題好比星星之火,還需成人的支持才能燎原。如果成人能夠理解幼兒愛提問的心理特點,并加以鼓勵和引導,就能促進幼兒主動探索,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善于用敏銳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觀察每一個幼兒,對幼兒的偶發性科學活動及時給以鼓勵和引導。比如,在戶外幼兒會圍著螞蟻議論,那么教師就可以趁機讓幼兒認識螞蟻。又比如幼兒很喜歡玩水,那么教師就可以抓住時機,讓幼兒探索水的特性,以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等等。這樣就自然而然生成了科學活動的課題,這些活動是孩子們喜歡的,感興趣的。而不是教師生搬硬造的。這樣既保護和發展了幼兒的求知欲,更激發了他們的科學探究興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出現錯誤是很正常的事。他們的觀察存在局限,他們的思維也不完善,他們的推理會不合邏輯,他們的解釋會不符合事實。但不管怎樣,他們都很希望得到贊許。所以教師要用幼兒的眼光去看待它,盡量地采取一種寬容和理解的態度。當幼兒操作成功與失敗時,教師要和藹可親的,用心的與幼兒交流,用心去體會他的快樂與苦悶,讓他在成功中總結經驗,在失敗中吸取經驗。另外,可以在科學活動之后,讓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就某些問題一起交流討論。在一定程度上讓幼兒得到鍛煉,激發其好奇心,培養其探究能力。
總之,科學探索的過程對于幼兒學科學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探索的過程,幼兒不僅能夠滿足好奇心,獲得自己的科學發現,還能學會怎樣學習科學并激發探究科學的內在動機。在培養幼兒探究能力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幼兒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多給幼兒以寬容、支持和鼓勵,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探究、在學習中探究、在活動中探究,從而提高幼兒的探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