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商務貿易系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王麗麗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商務貿易系
高職財經類專業尤其是物流管理專業一直開設統計類課程。但是傳統的統計類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的工作內容相差較遠,如偏重理論,公式復雜不易理解,與物流管理專業的工作實際結合度不夠。作者在經歷傳統統計課程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多次的實踐經歷并參考多個高職院校老師的統計類課程改革經驗,對我院的《物流統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如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軟件應用,融合多種教學方法,改進考評機制等。
物流管理 統計 教學改革
目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統計學的教材一般采用《統計學原理》、《統計實務》、《統計基礎與實務》等,雖然清華大學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物流統計實務》、《物流企業統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了《物流企業統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了《物流統計》,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的《物流統計分析》,但內容與物流管理的實際崗位內容區別較大,反映物流企業實際工作的案例少,給學生實際操作的空間也不大。
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所起的作用較小,尤其是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會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其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考核方式過于單一,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不太注重平日考勤、課后作業。考試內容一般按照課程標準,主要針對的是課本上的原理及公式、指標的計算,偏重知識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忽略了對技能的靈活運用能力。
我院物流管理統計類課程設置為:《物流統計實務》,它是我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習領域的基礎課程《物流經濟統計實務》課程中的獨立模塊,是在原來《統計學》基礎上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改革而成,主要教學內容有:物流統計概述、物流統計調查技能、物流統計調查數據整理、物流統計分析(倉儲統計分析、運輸統計分析、配送統計分析、物流投入、產出統計分析)等四個項目。
通過學生物流認識實習企業調查數據匯總、頂崗實習的崗位工作及個別訪問,我們發現在各科學習尤其是實際崗位上需要用統計知識尤其是excel表格處理問題,比如各類訂單的統計、庫存情況分析等;而且在分析報告或競聘報告中運用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來說明問題。在教學時,把這些結合點用案例或實訓的形式表現出來,將大大提高學生對統計課程的認同。
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結合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我認為統計的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1.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軟件應用
近年來,高職學生學習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相反技能操作方面能夠更好地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在調查09-12屆畢業生50人,98%使用office辦公軟件中常見的excel軟件,excel簡單實用,便于掌握,其提供的統計函數、統計制圖、電子表格及數據分析功能完全可以滿足教學要求。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了學院提供的機房,通過excel軟件操作將知識當堂消化。
2.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團隊合作
統計學是一門由實際問題驅動的學科。因此,在教學方法上,我們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配合案例和極域軟件的使用,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接受新知識。
(1)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索的新型教學模式。例如,講解統計調查時,第一步先給出任務:對我院學生網絡購物情況進行一次調查。第二步分組分析任務,確定出完成該任務需要先設計一個調查方案,包括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和調查問卷及如何實施調查。第三步是完成任務,開展小規模的統計調查實踐,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第四步是評價學習效果,各小組將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討論。
(2)案例教學法。課程通過畢業生現實工作的案例及教師在企業實踐過程中的案例分析來縮短教學場景與實際工作場景,增強理論認識和實踐操作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分析及表達能力。
(3)演示法。實踐教學一方面以演示法為主,主要是運用極域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結合案例重點講授統計數據的搜集、整理,通過Excel等統計軟件演示和講解數據的分析過程,使學生學會利用excel處理數據,提高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同時結合專業的各種實習使學生參與社會統計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4)練習法。練習法是本門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動手計算并整理任務書,達到手腦并用的目的。
(5)現場指導法。一方面,指導學生設計調查問卷,深入校園及社會進行調查訪問,學會搜集原始資料,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課程奠定扎實的基礎。現場指導法能對學生的練習提出改進建議,如用哪種方法可以更便捷,或在學生操作不當、不會操作的時候指導學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
(6)實地調查法。通過讓學生設計符合專業內容的調查問卷,并在實習期間進行實地調查,回收問卷,讓其學會整理數據,撰寫調查報告并會進行簡單的分析。
考試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是一種督促學生學習的手段。過去統計學期末考試一直采用傳統的閉卷筆試,分為單選、多選、填空、判斷、計算等幾種題型,這種形式比較規范,答案統一,易于教師閱卷,但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機械,只需臨時抱佛腳就可取得較好的成績,在實際工作中卻作用不大。
對此,我們對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嘗試,將過程考核進行了細分。平日考核分別包括統計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如問卷的設計、調查活動的開展、調查結果的分析等)、課堂討論的表現;期末測試分為筆試和上機操作。筆試主要考察對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公式的記憶;上機主要考查統計表和統計圖的設計制作、統計函數的運用等。考核項目的增多,雖然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但是有助于學生成績的全面綜合判定。
[1]羅云,高職統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現代商貿工業[J],2009.13(P196-197)
[2]蔣秀萍,高職院校統計教學改革新思考,職業教育[J],2009.08(P132)
[3]鄭聰玲,職業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統計課程改革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J],2008.12(P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