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義平 陳加紅
梨炭疽病是危害碭山酥梨最嚴重的病害之一。病斑圓形,褐色,軟腐,明顯下陷,中央長出大量輪紋狀排列隆起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分生孢子盤。潮濕時從中溢出緋紅色黏液——分生孢子團。后期全果腐爛,有的失水下縮成僵果,常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昆蟲傳播,一年內條件適宜時可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一直延續到晚秋。病菌具有潛伏侵染特性。該病的發生、流行與氣候、栽培條件、樹勢及品種有關。高溫、高濕,特別是雨后高溫利于病害的流行,所以降雨多而早的地區和年份發病重。樹勢弱、枝葉茂密、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結果過多、炭疽病發生嚴重。一般7—8月為盛發期,貯藏期若遇高溫、高濕,易發病而造成果實腐爛。近幾年來,對該病防效好,又可改善果實外觀的藥劑很少,因此筆者于2015年進行60%百泰(吡唑醚菌酯含量5%、代森聯含量55%)水分散粒劑對梨炭疽病藥效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藥劑
60%百泰(吡唑醚菌酯含量5%、代森聯含量55%)水分散粒劑(德國巴斯夫公司生產);80%純白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3%戊唑醇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絡合物(3種藥劑均為市售合格產品)。
1.2 試驗園情況
試驗在安徽省碭山果園場一分進行,碭山酥梨為1995年春定植,株行距3.5米×6米,土壤為壤質河流沉積物形成的潮土類泡沙土,pH值7.4,土壤有機質含量0.92%,堿解氮47.4毫克/千克,有效磷13.9 毫克/千克,速效鉀74.8 毫克/千克。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百泰(吡唑醚菌酯含量5%、代森聯含量55%)1 000、1 250、1 500、2 000倍液,80%多菌靈1 250倍液,80%絡合態代森錳鋅800倍液,43%戊唑醇2 500倍液,清水(對照)共8個處理,3株為1小區,3次重復,共72株,隨機區組排列。
1.4 噴藥時間和方法
施藥時間根據園中病情和天氣情況決定,具體時間分別為4月20日、6月7日、7月15日、8月26日共4次,大田常規全年用藥12次,其中8次與試驗園用藥相同(時間、品種和濃度)。用動力噴霧機進行常規噴霧,畝用藥液量為240千克,施藥均勻周到。
1.5 調查計算
9月20日隨機取樣,調查病葉率,計算防效;9月22日調查各處理樹上的所有梨果,統計病果率,計算防效。計算公式:病葉(果)率%=病葉(果)數/調查總葉(果)數×100%;防治效果=[對照區病葉(果)率%-處理區病葉(果)率%]/對照區對照區病葉(果)率%×100%。
1.6 氣象狀況
當地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6 ℃,年平均降雨量773毫米,≥10 ℃年活動積溫4 583.6 ℃,年日照時數2 438小時,無霜期210天。
2 結果與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1)對梨葉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好的藥劑為60%百泰1 000、1 250、1 500倍液,防治效果均達100%(表1);防效好的藥劑為60%百泰2 000倍液、43%戊唑醇2 500倍液和80%絡合態代森錳鋅800倍液,防效分別為97.07%、97.40%和91.34%;而80%多菌靈1 250倍液對梨葉炭疽病防治效果差,為59.04%。60%百泰1 000、1 250、1 500倍液對梨葉炭疽病防治效果較60%百泰2 000倍液和43%戊唑醇2 500倍液差異不顯著;除對照外其他6個處理的防效與80%多菌靈1 250倍液防效相比差異極顯著。
(2)對梨果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好的藥劑也為60%百泰1 000、1 250、1 500倍液,防治效果均達100%;防效較好的藥劑為60%百泰2 000倍液、43%戊唑醇和80%絡合態代森錳鋅8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別為83.58%、87.19%和91.34%;而80%多菌靈1 250倍液對梨果炭疽病防治效果最差,為42.33%。60%百泰1 000、1 250、1 500倍液,防治效果較60%百泰2 000倍液、43%戊唑醇2 500倍液、80%絡合態 代森錳鋅800倍液、80%多菌靈1 250倍液差異顯著;60%百泰2 000倍液、43%戊唑醇2 500倍液、80%絡合態代森錳鋅800倍液防效較80%多菌靈1 250倍液差異極顯著。
3 小結
60%百泰水分散粒劑10 00、1 250、1 500倍液對梨葉(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達100%,優于其他藥劑處理。田間試驗,60%百泰水分散粒劑各濃度的處理對梨葉、果均未產生藥害。
百泰的各處理有改善果實外觀的作用,即果面光滑,呈黃白色,果點小而疏。在生產上推薦使用濃度為1 250~1 500倍液;全年共用4次,時間為4月、6月、7月、8月(其他時間用藥與常規用藥一致即可),以在無風或微風天氣施藥為宜,噴藥應均勻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