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梅 劉久鋒 蘇丹
貴州長順縣的“高鈣蘋果”熟了。蘋果種植示范基地里,沉甸甸的蘋果壓彎了枝頭,紅彤彤的色彩讓人眼饞,前來采摘品嘗的顧客絡繹不絕。
這些蘋果跟著一位名叫楊雪梅的山東女子來到貴州,在長順這片土地上生根開花,造福一方。短短12年,農業在這里成了有奔頭的產業,農民在這里成了風光體面的職業,農村在這里變成了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在長順一待12年,和果農打成一片
多年來,長順的蘋果園里時常出現一個精神矍鑠的老人身影,他操著純正山東話給果農們傳授蘋果栽培管理技術,土生土長的果農們照樣聽得明明白白,還能清楚轉述給沒來聽課的果農。
老人叫王金玉,年過古稀,是楊雪梅從山東請到長順探索推廣紅富士蘋果種植技術的高級農藝師。從2002年底到現在,長順的紅富士蘋果從無到有,從無名到有名,不但打破了“貴州不能種出好蘋果”的瓶頸,還帶動一方百姓發家致富。致富后的果農們出行乘坐中高檔轎車,自己戲稱為“蘋果車”;住著寬敞嶄新的“蘋果房”,“蘋果房”還兼做農家客棧。
自稱“逍遙派”的王順三種蘋果8年,從當初的2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40多畝,到去年獲得長順蘋果大賽第一名,名利雙收讓他對種蘋果勁頭十足。他戲稱自己種不種蘋果都是“逍遙派”。以前的逍遙是無所事事,現在的逍遙是發財致富、順心如意。
在長順一待12年,楊雪梅和她的團隊都把這里當成了第二故鄉,和果農打成一片。他們感覺和果農關系的最大變化是,“以前看見我們愛搭不理的,現在見了跟親人似的”;以前開會培訓都喊不動,現在開會培訓來得快。“以前,我們工作人員過來開會,他們害怕。為什么?怕我們在他家吃飯。現在我們過來是一定要拉到他家去吃飯。”
三年艱苦創業,讓優質蘋果在貴州生根開花
有觀點認為,貴州光照少,降雨量多,不適宜種蘋果。
一個偶然的機會,楊雪梅在貴州旅游時發現路邊攤上的本地水果貌不驚人,卻味道鮮美。2002年7月,楊雪梅邀請蘋果種植專家王金玉等人來貴州考察調研。專家們看到了貴州種植水果的有利條件:晝夜溫差大,水果含糖量大,硬度高,又脆又甜。而貴州光照少的月份集中在晚秋和冬天,那時候樹上沒有果子。在蘋果需要陽光的月份里,光照是足夠的。
2002年冬天,楊雪梅在長順縣租賃土地1 200畝,投資1 000多萬元,創辦了貴州紅櫻桃果業有限公司,帶領團隊開始了優質水果尤其是蘋果的引種試驗。
異鄉創業的艱苦是用語言無法描述的,他們最初3年都在勞作和期待中度過。天道酬勤,2005年,土地捧出了貴州特色的優質蘋果:口感好,色澤艷,果形漂亮,成熟期還比長江以北的蘋果主產區提前了一個月。更值得稱道的是,由于喀斯特地貌含鈣高,蘋果的固形物含量普遍達到17%~18%,國內其他地區最高也就在14%。同年,紅櫻桃果業公司被評定為貴州省重點龍頭企業,從省級農業產業化經營專項資金給予扶持。2007年,紅櫻桃公司生產的蘋果榮獲貴州“名牌產品”稱號,被專家稱為最佳補鈣水果。
推廣果苗和技術,帶動周邊農民致富
試驗成功之后,楊雪梅迅速將自己的果苗和技術在當地進行推廣:保證果苗100%的品種純正,保證100%的成活,保證100%的3年技術服務。
這個出手不凡的企業也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2005年,“高鈣蘋果”被作為主導產業進行規劃發展,政府在廣順承包土地種植紅富士蘋果,3年掛果以后,流轉給蘋果大戶管理;舉辦蘋果節,拍賣蘋果王;成立果樹辦……
“大戶帶小戶,小戶過幾年就成‘暴發戶。”這是長順果農們總結出來的一句話。果農李興良從2008年開始種30多畝,后來帶動周邊群眾種了500多畝。“一畝蘋果再差賺個萬把塊錢沒問題,比傳統農業高了好幾倍利潤。”
紅櫻桃公司過硬的技術支持讓當地的“高鈣蘋果”發展吃了定心丸。定期請王老師培訓授課,再讓‘二傳手把技術傳給更多的果農。
多年來,楊雪梅帶動周邊農民發展蘋果種植10萬余畝,培養農民科技骨干上千人。多年的付出讓楊雪梅個人和企業贏得了全國生態林業標兵企業、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女性創業之星等榮譽稱號。
目前,長順“高鈣蘋果”已經通過有機產品認證,在貴州省率先實現溯源追蹤防偽查詢二維碼系統管理,由深圳大中華集團投資4.5億元的深圳·長順“東西合作”農產品交易中心現已投入使用。高鈣蘋果現在統一包裝,上面印有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是誰家的蘋果馬上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