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一些簡單數學原理或者是簡單公式的不斷引導,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認識數學問題,這也是保證基本的教學效果的一般形式。
關鍵詞:數學;教案設計;意識形態
一、小學數學教學教案設計的背景
數學學習同語文學習有一些區別,數學是偏理性的學習,它不光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還需要學生自發地去思考練習,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能否充分了解數學知識的基本情況還需要良好地控制課堂上的氣氛,數學教學具有一般學科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1)數學教學具有延伸性和拓展性,就是說數學教學需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拓展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整體把握能力;(2)數學教學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數學科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所學者將其中的知識運用到現實操作中來,因為只有把握住知識的衍生性和連貫性,才能更好地運用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從一些簡單的社會現象出發,加強學生對數字的認識以及簡單數學符號的把握。
二、數學教學中創新教學模式策略分析
1.針對教學方式的設計安排
針對小學生這個群體對數學知識的了解一般都是懵懂的和學習的最初環節,本身對數學知識的認識還處于對未知物質的探索,教師講授的知識對其的認知能力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小學生學習意識其實是比較好引導的,教師只需要對一些基本的數學原理和運算規則同具體的數學問題結合起來講解就會取得不錯的效果,這也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需要體現的內容,比如,在講授乘除法的運算時,教師以全班的學生作為一個單元體,然后可以假設每個學生所獲得水果數量,最后讓學生去計算全班總共獲得的水果數量,這是典型的實踐教學形式,當然其中的主要策略就是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般數學運算的科學規律,不過對于教師而言,學生對乘法口訣表的記憶掌握才是學習乘除法的基本依據。但是教師需要在每節課的前半段時間將教案上的重點內容優先講解,在后半段時間讓學生對講解的內容進行自我的理解消化,這樣的課堂教學也符合小學生對學習注意力集中只會在一節課的前半個小時的規律。這種模式主要兼顧了學習上的關聯性和實踐性,因此教學的教案設計需要從這些方面去體現。另外的一種方式同這種策略有些相似,這種方式是一種角色轉換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說,學生和教師的角色可以在適當的時機進行互換,當然互換的前提是需要學生在對基本的數學知識有一些基本了解時,而角色互換只是讓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去分析一些數學問題,問題產生的根源肯定是需要學生在基礎的學習理論有了解之后去發現的,這也是在具體的教學安排上需要介入的又一重點內容。
2.教學主體的轉換
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需要盡量避免過度教授,而忽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進行到一段時間內自發地去詢問學生對一些數學知識的接受理解情況,教師在聽學生的敘述時需要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并最終在教案中得到體現,這樣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的互動性和有效性都會在比較及時的情況下得到快速的解決,另外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疑問點類型以及提問者的意識做簡單的預期準備,這樣教師在后期的教學中進行創新教學的設計上也就會多了一個參考對象,對于教師而言不僅是教學上的成功,同時對學生而言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并認識數學學習中的科學有效的學習方式。其實這種角色互換的教學方式也是需要教師提前去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之后才決定是否實行的,因為具體的課堂情況以及學校的具體情況可能會使這種模式推進產生影響,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設計上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教學過程中教案推進需要注意的要素
首先,學生在教師講授某一堂課之前需要自發地去預習相關的課程,這樣一來學生就對自己接下來要掌握的知識有所準備,那么對于信息的雙向交流就會有一定的提前掌握,對于教師的教學效率的提升就會有一定的幫助,另外教師在對一些需要重點預習的知識提前給與提醒或一些必要的幫助。再次,對于一些課本上的數學知識,學生要學會對其進行仔細的了解,遇到一些不會的或者是有很大疑惑的理論可以提前記錄下來,這樣可以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積累一些問題。當然教案的設計也需要同時兼顧這些因素,這樣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的有效性肯定會得到相應提高,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輕松而充滿樂趣。
總的來說,數學教學的教案設計策略就是一種在原有基礎上創新的教學手段,不管是學生和教師,都是在這種模式中兩個基本體,只要將兩者的關系進行拓展延伸,那么這條線就會逐漸增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基本的教學效果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海美.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要盡量做到“五要”[J].新課程:小學,2008(10).
[2]張芳.淺議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新課程:小學,2014(04).
[3]閻春蘭.淺談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新課程:上, 2014(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