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亞晶
摘 要:在新課改理念下的今天,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樹立這樣的教育理念:只有擺正新型的師生關系,具備開放的教學思想,實施開放的教學方法,才能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意識,使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也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鍵詞:開放;語文;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師主宰一切,學生只能做忠實的看客和聽眾。久而久之,本應富有情趣的課堂就成了打造機器的作坊,本應充滿靈性的學生成了教育流水線上出品的同一規格的產品,語文課堂成了毫無生氣的一潭死水。那么,采取怎樣的策略才能夠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活起來,就成了目前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要擺正新型的師生關系
常言道“親其師而信其道”,現在的學生,也許不聽父母的話,但大多沒有不聽教師的話的,在他們的語言中,說得最多的話,莫過于“我們老師說的”。顯然,在他們的意識里,只要他們信任這個老師,老師的話就是圣旨,老師的話就永遠都是正確的。所以老師一定要隨著形勢的變化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愛生,要和學生交朋友,要致力做一名學生信得過的老師。試想一下,課堂上教師板著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搖頭晃腦自鳴得意地重復著千古不變的詠嘆調,師生之間自然就少了理解、少了引導,而更多的是批評、是抱怨。實際上老師應該因人而異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學生犯錯誤時,作為老師應是嚴父的形象,及時糾正,決不遷就;學生有困難時,作為老師應是慈母的角色,耐心幫助,加以解決;學生高興或痛苦時,老師又應是他們的知心朋友,與他們分享喜悅或悲傷……這樣才能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活動的自由度,使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探索者和挖掘者,讓學生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具備開放的教學思想
素質教育要求“不求人人升學,但愿個個成才”,因此,作為老師,就應該徹底摒棄“一心裝著升學率,兩眼盯著高分學生”的做法,樹立“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觀念,要教好每一名學生,要讓每一名家長都能圓“子女成龍成鳳”的夢。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學習提起興趣,愿意學,具有“我要學”的沖動,并真正有所得,實現由“要我學”到“我愿學”乃至“我會學”的過渡。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能泛起層層的思維波瀾,都能掀起自主學習、合作研討的熱潮,由此,學生的心靈放飛了,個性張揚了,學生就會樂此不疲,就會對每一個問題窮追不舍,不獲勝利不罷休,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來。
三、實施開放的教學方法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講究一個方法和技巧,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得當對頭,結果就會事半功倍,反之,常常會少慢差費。開放的教學方法具有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造一種“活”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提供一個主動參與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些時候,我們不能不承認,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教會一個知識更重要。教會方法,他可以因循去解決其他的更多的知識,一輩子都受用無窮。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下的今天,我們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樹立這樣的教育理念:只有創設開放的語文課堂,才能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意識,使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增強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也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