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瑞祿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對周圍的事物留心觀察,平時要有書面表達訓練,有練習才會增強寫作的自信心,習作是為表達和交流打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時感覺作文沒啥可寫,想說的話表達不出來,無靈感,無素材,長此以往,對作文沒有興趣,不想寫作文,這是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那么,怎樣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下面針對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樂寫、愛寫
葉圣陶先生曾提出過:寫作與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在生活中善于觀察,才會有寫作的欲望,有了生活的素材,也就有了積蓄,學生也會有話可說。因此,作文教學還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寫、愛寫,這是寫作的關鍵所在。只有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方可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更注意觀察生活,并會表達對所見所聞產生的感受,這樣會有寫作的興趣,也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進一步促使學生樂于觀察,樂于寫作。
二、在讀中有所體會與感悟
平時沒有讀的積累,在寫作實踐時也不會真正領悟到所讀的內容,寫作的語言要和自己的感悟相結合,只有老師弄懂了,才能夠從更高的高度引導學生閱讀,教師一邊引導,一邊提示,繼而點撥學生,學生在讀中有更深的感悟。同時,作文教學也要尊重“文本”,以課本教學為主,這是新課標的要求,對于要求學生背誦的內容,一定讓學生背熟,在此基礎上體會,老師要及時抽查,再讓學生選擇自己摘抄的好詞、好句及好段進行背誦。有了多讀、多寫的訓練,學生積累了好詞好句,能夠真正地理解本義,繼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為成功寫作文打基礎。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注重了學生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自學自得,并會自作自改,只有學生全面發展,才會有整體提高。這在新時期的素質教育中有所體現,這是作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在“自改”作文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還要保證其寫作能力的提高。多年的作文教學經驗告訴我,學生參與作文評改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當學生通讀作品后,再多讀幾遍后,可以找到簡單的錯漏問題,并做好修改,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讀中有感悟,再做好自我修改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師任重道遠,要擔負起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參考文獻:
[1]黃英林.再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4(06):65.
[2]閆偉.淺談小學閱讀興趣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2(2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