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目標。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讓小學生獲取探究數學知識的方法,更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素質教育的發展,使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更加重要。問題是一切學習行為的出發點,也是新思想與新方法產生的源泉。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問,會使教學效果更加明顯。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對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就是要求教師利用相關情境的創設,組織小學生一起思考,去發現、提出問題,思考與解決問題。問題能夠促進課堂學習氛圍的活躍化,更能使數學教學滿足素質教育需求。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有以下兩點:
1.有利于小學生思維的拓展
對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引導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地探索問題,有利于小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仔細思考每一點知識的來源與意義。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思維會因為問題的解決而得到擴展。問題意識的形成能夠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獲得數學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學習中,學生積極提出問題,針對與數學學習內容相關的現象進行思考,在質疑與提問中成長起來,會推動其思維的快速發展。
2.有利于數學教育水平的提升
受到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心智發展尚不成熟,也沒有建立完整數學知識體系的能力。部分小學生還不能完全自主地解決問題,仍然較多地依賴于教師的引導。讓小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生具有問題意識,就可以獨立地提出與分析問題。教師要做的就是做好課堂中的引導工作,幫助小學生認清數學學習的目標與學習方法。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突出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使數學課堂成為小學生自己的課堂。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解決的課堂是素質教育所提倡的課堂模式,有利于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需要教師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使用更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營造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問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的思維變得開闊,從而促進學生提問。新課程標準提出民主、自由與和諧的課堂氛圍。在小學生具有不同觀點,想要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用期待的眼光注視學生,認真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給學生提問的力量。當學生提出的問題偏離教學軌道時,教師可以用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回到正題上來。
比如在講解“圖形的拼組”知識時,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提問。教師給學生展示一些由不同圖形拼組而成的圖案,比如一個房子,教師可以先提問學生:“你們能想象這個房子是由什么圖形拼組而成的嗎?”學生會快速說出三角形與正方形這樣的答案。教師繼續引導“可能還有不同的拼法”,一些學生就會提出問題“是不是用了很多三角形呢?”,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并引導全體學生一起對房子進行切割,分析與解決學生的疑惑。在師生互動中,尊重學生的想法,幫助學生學習,才能使教學效率得以提升。
2.組織貼切的課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
讓小學生在課堂中動手操作,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有利于課堂參與度的提高,更能讓小學生快速發現問題。實踐活動是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讓小學生感知數學知識的絕佳方法。小學生好動、愛玩,給小學生提供課堂實踐的機會,不僅能使其更專心地進行數學學習,還能促進其思維能力的發展。
比如在講解“測量”的時候,教師可以給每一個小學生安排一個測量任務,像量一量自己使用文具的長度,量一量教師用品的長度,量一量教室窗戶與門的長度等。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不同的測量工具,供小學生自主選擇,像文具尺、教學用尺、盒尺等。在實踐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出許多問題。像“我要量門的長度,選哪個工具比較好呢?”“為什么用米尺量筆的長度不方便呢?”“怎么選工具呢?”等問題會隨時迸發出來。鼓勵小學生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問題,共同解決問題,有利于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一個長期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師將具體實踐落實在每一節小學數學課堂中。加大對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視力度,引導小學生通過問題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原理,成為數學知識的第一獲取者,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用問題去激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能使學生的問題意識自然而然地形成,更能使課堂內容與形式變得豐富起來。
參考文獻:
唐麗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意識培養[J].電子制作,2014(22):14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