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影大連市第四十二中學
初中語文課前活動有效性策略初探
白影
大連市第四十二中學
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大量的聽說讀寫等活動。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的課標明確提出:“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當前語文教學領軍人物余映潮老師也曾提到:“讓學生在‘大量’‘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逐步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是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它點示出來的是語文教學改革具有的本質性的特點,是大方向。”由此可見,豐富的、有質量的語文活動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此,老師們大多會設計組織各種語文活動,其中使用最廣泛持久的就是課前活動,即在進行當堂教學內容之前,由學生進行的5分鐘時間左右的特定語文學習活動。課前活動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聽、說”為主要形式,有一定的評價標準,在一定時期內固定某種形式并形成慣例。
但是,課前活動進行日久,卻往往效率不高,收效不明顯,通過觀察我認為主要存在幾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參與度不高。有的活動內容成為部分優秀學生的展示舞臺。
(二)活動質量不高。有些活動學生能夠全部參加,但質量不高。
(三)時間控制不夠。有時會因為活動時間過長影響正常課堂進程。
(四)缺乏系統性。沒有與其它語文學習活動結合,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
(五)缺乏長期性。有很多活動在進行一段時間后,不了了之。
綜上,課前活動有效性研究是語文學科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課題之一。所以通過探索有效的課前活動模式,形成系統的活動內容安排,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并找到課前活動與其它語文教學活動的關聯,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積累與展示
積累、賞析與背誦幾乎是廣大語文教師必選的課前活動類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多次出現“積累”一詞,“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等都在反復強調積累的重大作用與意義。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如果能關注內容的梯度設置,形式的適時變換,活動前的宣傳鼓勵,活動后的總結點撥,一定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1.積累內容的逐步豐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耳熟能詳的作家作品到師生推薦的不太熟悉又很經典的篇目;由學生熟悉的形式如名言警句、美文選段到詩詞歌賦、對聯和典故;由語文知識到歷史文化知識等。
2.積累難度的循序漸進。積累字數及種類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逐步增加。積累形式可以從單一積累到分類積累。如:題材選擇上的分類。作家風格上的分類、表達方式上分類。
3.活動的要求具體明確。積累內容數量形式和字跡的要求、學生展示時起立坐行的儀態和語音語調等都應有示范和要求。
4.展示形式的不斷變換。可以默寫、背誦、朗誦、賞析、表演。可以單一學生展示也可以多個學生分組展示。可以按某種指定次序展示也可以抽簽隨機展示。
5.評價方式的豐富多樣。可以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可以評分評比競賽,可以作業展示。
6.宣傳鼓勵的及時多樣。可以在活動前期制作海報宣傳,活動進行中錄制視頻留存和發送,活動某階段結束后結集成冊。還可以家校一起進行,讓學生和家長的互動增加學生的動力。
7.總結點撥的有效助力。一次活動結束和階段活動結束后,教師的及時總結適時指導,可以更好的讓學生發現問題,調整做法,讓活動效果更顯著。
(二)閱讀與交流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而“多讀書”的實現有賴于大量的課外閱讀。2011版新課標在課外閱讀方面,在原來實驗稿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要求:1.提高閱讀品味。2.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所以,在專門的閱讀指導課之外,課前活動成為了促進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
1.閱讀內容的選擇。可以從教材指定的名著閱讀篇目到學生自選的各類圖書。
2.閱讀形式的變化。可以從單一的閱讀自己的書,到班級互換書籍按照學號漂流共讀。可以從個人獨立閱讀到親子共讀。
3.閱讀周期的安排。一本書的閱讀時間可以由學生自主,也可以由教師限時。
4.閱讀時間的選擇。課前活動可以安排專門閱讀,也可以用來進行閱讀后的交流。
5.交流形式的變化。可以是讀后感的展示、可以是情景展演,可以是改編后的呈現,可以是主題的辯論。
除上述兩種常用的形式外,還有很多種好的活動形式,比如欣賞影視片段,播報時事新聞,辯論賽演講賽等都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有益嘗試。
在注意課前活動的形式之外,教師為提高課前活動的有效性,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注意內容選擇的針對性。讓優秀的學生能發揮長處得到提高,讓能力薄弱的學生可以參與進來。
(二)注意活動內容的互補性,也即與課內語文活動的呼應和互補。
(三)注意活動內容的序列化。使內容和形式的安排符合學情特點,也就是活動內容的選擇有梯度,逐步提高學生能力。這需要老師做好計劃,合理安排活動內容,使課前活動成為前后相繼,逐步提高的整體。
(四)注意活動后的總結,和材料的積累。這不僅是指評價表揚等,更重要的是要把活動中的成果固定保留下來,如果能結集成冊,也便于學生的積累和提高。
(五)注意活動時學生情緒和班級氛圍的把握與引導。通常情況下,在課間活動結束后,學生進入上課時間,注意力和興奮點往往還沉浸在上一節課或者課間上,通過課前活動,可以把學生的興奮點和注意力轉移到語文學科上,但是如果學生過于興奮,老師則要把握好收放協調,以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
總之,課前活動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用時雖短卻意義重大的組成部分,是值得我們語文教師用心耕耘的一塊教育田地,希望通我們語文教師不斷的探究和實踐,可以讓學生真正的愛上語文,學好語文,更好的傳承和傳播祖國的優秀文化,擁有更豐沛美好的人生。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余映潮.我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3]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
[4]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
[5]夏丏尊,葉圣陶.文話七十二講.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