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 張宇
我國金融工程發展面臨的障礙與對策分析
遼寧大學 張宇
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發展與變化,加之全球金融的創新發展,金融工程逐漸發展起來。但是,從我國金融工程的發展情況來看,這畢竟屬于新興事物,正處于起步階段,因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完善。只有找出我國金融工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才能夠促進我國金融工程的健康、有序發展。為此,我國必須加速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建立健全國家金融監控體系,不斷提升其抗風險能力,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增強對信用體系的建設。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分析了我國金融工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找出問題的根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促進我國金融工程的快速健康發展。
金融工程 障礙 對策 體系建設
金融工程屬于交叉學科的范疇,它的誕生與發展是以多門學科為基礎的,例如金融學、經濟學、數學以及統計學等。金融工程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但是對其概念的詳細界定直到1998年才出現,由美國的金融學家約翰·芬伲迪提出,即金融工程包含了對創新型金融工具及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和實施等過程,對于金融問題,金融工程也有責任給予創造性解決[1]。芬伲迪對金融工程做出的定義已經被人們廣泛接受,在該概念中,對金融工程的研究可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對新型金融產品的開發與設計;第二,對交易方式與過程進行創新;第三,對相關的金融問題進行創造性解決。
過去50多年里,金融工程在西方國家發展迅猛,究其原因,在于經濟與金融環境的保障,以及金融市場的全球化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同時也離不開現代金融理論的迅速發展等。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推動金融工程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在企業內部,有企業經營流動性的需求、企業管理人員對運行風險的厭惡等;在企業外部,有市場競爭的激烈化、對企業稅收的變動等。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的金融工程已經初具規模,但是一件新興事物必定是在探索中前進的,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各種障礙的出現,我們必須對金融工程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根源所在,并找出能夠促進金融工程發展的對策,才能保障我國金融工程的快速、穩定與健康發展。
2.1 金融體制障礙
由于我國目前的經濟體制處于轉軌階段,這對金融領域的影響較為明顯。具體到金融工程建設中,金融企業的改革受到傳統國有企業改革模式的影響,所有者缺位現象較為嚴重,導致企業無論是競爭壓力還是創新動力方面都相當匱乏,對風險的防范意識缺失,最終導致金融工程在發展過程中主體需求的缺失。此外,在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金融業所屬的外部環境建設方面也比較落后,加之相關的法制建設的不健全,不僅限制了金融資本的流動與創新發展,同時也嚴重阻礙了金融工程的正常發展。
2.2 基礎設施、技術障礙
金融工程的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以及先進的技術作保障,這也是金融工程發展最根本的要求[2]。這就要求必須對金融業人員普及現代計算機及通訊技術,確保信息處理與傳輸能夠滿足現代化需求,從而確保在資金劃撥、金融產品交易等業務的開發過程中可以做到快捷、安全、高效。雖然我國近年來金融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勢頭良好,在技術水平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金融業務的現代化已經初具規模,然而,我國的金融業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總體并不完善,電子化、網絡化的水平比較低,并且只是在金融市場中的部分領域實現了現代化,但還遠未達到建設高效、安全、便捷的信息傳輸網絡的目標。這一問題同樣導致我國金融工程發展緩慢。
2.3 從業人員的素質障礙
金融工程是在多門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金融工程的從業人員必須充分掌握經濟學、金融學以及數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當前,我國的金融工程從業人員極端化現象嚴重:一是能夠熟練掌握金融理論知識,但是在金融數學知識方面比較匱乏;二是與這一現象相反。目前在金融工程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也正是如此,我國金融工程的建設步伐才比較緩慢。
2.4 來自市場方面的障礙
眾所周知,金融工程要想獲得長遠發展,必須要有高效、發達的金融市場作保障[3]。但是縱觀我國金融市場,其體系發展并不健全,使我國金融工程的發展空間縮小了很多。主要通過以下幾點來表現:第一,金融工程在發展過程中市場主體的缺失;第二,金融價格的市場化程度較低;第三,金融工具種類較少,導致金融風險的概率增加。
2.5 金融監管問題
第一,金融監管的目標不明確,責任不清晰;第二,無論監管手段、還是監管技術方面,都比較落后;第三,在我國金融監管中,出現問題時比較注重處罰措施的應用,而沒有意識到對過程的監督;第四,對監管部門自身的監督缺失。眾所周知,金融監管是金融機構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由于以上現象的存在,使金融監管體系成為阻礙金融工程發展的一大障礙。
3.1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市場化體系建設
金融工程的建設與發展屬于一項比較系統的工程,必須有一定的宏觀經濟制度作為基礎,同時又應該重視微觀金融市場的發展。因此,我國必須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不斷健全金融宏觀調控體系,處理好銀行與企業二者之間的關系,保證他們能夠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此外,還要完善我國金融法制建設,從國際慣例的視角出發,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保障金融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能夠有法可依。我國在對金融市場建設方面,也應該遵循國際金融業發展的準則,處理好政府調控和資本市場之間的關系,注重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并形成穩定的金融資產價格市場化機制。
3.2 不斷加強金融監管體系建設,提高金融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金融機構得以正常運轉,離不開高效的抗風險能力,因此,我國必須在金融工程的發展過程中樹立風險為本的監管理念[4]。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明確監管目標,對各部門的監管責任進行界定,保證金融監管部門能夠對自身的責任與義務有清晰的認知。第二,必須不斷提升監管水平。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除了運用有效的行政手段之外,還應該運用好法律、經濟等手段,對金融機構實施全方位的監管。在監管技術中必須做到多管齊下,注重對監管方式的創新。第三,各監管部門之間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我國除了要對來自黨和政府的監督提高重視,還應該意識到銀監會、證監會與保監會是專職的監管機構,注重加強三者之間的合作,對于金融衍生工具所產生的風險進行及時化解。
3.3 注重對金融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用,提升運營水平
金融信息化是我國金融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逐漸發展為信息科技和金融業務的融合程度,而且二者的融合不僅是作為金融的支撐平臺與基本工具而存在,最主要的是其已經成為金融實現決策、管理以及實施的基本手段。所以在金融工程發展與建設的過程中,除了要加大對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之外,還應該進一步強化金融信息系統的建設,不斷提升業務水平,保證大眾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3.4 完善金融風險防范系統的建設
縱觀我國金融市場,其發展還很不完善,在監管過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難度,因此,在金融業中的風險也比較大。因此,為了促進我國金融工程的穩定、健康發展,必須完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的建設。第一,建立科學的風險預警系統。可以對風險預警指數事先設定,根據指數的高低為社會傳遞風險信號,確保人們能夠對金融風險的出現做好充足的準備。第二,建立金融風險控制系統。明確在風險管理中政府、市場、個人等的責任,并對金融風險加強控制,對金融風險做出有效防范。第三,完善社會風險補償制度。可以充分參考經濟發達國家的風險補償系統建設,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構建適應性強、反饋迅速的金融補償機制,使金融風險中出現的損失能夠得到合理補償,以維護社會的經濟穩定。
3.5 注重對金融工程的創新
所謂金融創新,指的是通過金融工程內部各要素的重新組合以及創造性變革而形成的新事物,這是一個緩慢推進、持續發展的過程,并且在其漫長的發展道路上以盈利為動機[5]。我國在金融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多方面的創新,除了包含金融制度與組織的創新,還要注重對金融業務的創新。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在發展金融工程的同時,要考慮到金融市場的發育、監管等情況,對收益與風險進行權衡,做到開發、設計金融工程產品時能夠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及時推進一些風險較小、簡單易行的金融新業務,針對世界上出現的一些較為現代化的金融衍生工具,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引進,從而保障我國金融工程健康穩定的發展。
3.6 加強相關部門的合作,強化信用體系建設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迅速發展,金融工程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然而,我國現實中存在企業或者個人的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使金融部門的一些業務中風險因素大為增加。為此,我國必須盡快推進企業信用體系與個人信用賬戶的建設,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合作,完善信用信息網絡,以達到優化資本配置、降低金融風險的效果,最終促進金融工程的全面、和諧發展。
從我國金融工程的發展情況來看,由于其正在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亟待完善。我們必須找出我國金融工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才能夠促進我國金融工程的健康、有序發展。為此,我國必須加速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建立健全國家金融監控體系,不斷提升其抗風險能力,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增強信用體系的建設。唯有如此,我國金融工程才能夠獲得長遠發展。
[1] 李伏安.我國金融工程發展的市場環境與制度框架[J].金融論壇,2006(5).
[2] 羅東鵬.淺析我國金融工程發展的約束因素及其對策[J].南方企業家,2011(10).
[3] 周穎.金融工程發展對一國貨幣政策的影響[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3(2).
[4] 李敏.論金融工程發展對金融效率的影響[D].武漢理工大學,2012.
[5] 劉學貴.金融工程與中國金融發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F832.1
A
2096-0298(2016)10(c)-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