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送變電工程公司 何沈軍
企業資金管理與控制研究
遼寧省送變電工程公司 何沈軍
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極大地改變了經濟環境,企業亦由此逐漸轉變了自身經濟效益的增長方式。基于這一新形勢,企業應采取何種措施加強資金的管理與控制工作成為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本文以電網企業為例,對其在新形勢下資金管理與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引入“三集五大”體系,明確其問題的應對原則,進而提出加強資金管理與控制的具體對策。
電網企業 三集五大 資金管理與控制
資金管理是對資金的來源與使用進行計劃、控制、監督與考核等各項工作的總稱,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部分。隨著電力體制的不斷深入,電網企業針對資金活動提出并發展了一系列監督與管理政策、制度及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外部市場環境的巨大改變及電網企業自身的飛速發展突出了當前資金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資金管理效率與效益的提升產生了制約,因此,企業開始對其資金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資金管理與控制的加強成為了電網企業所必須面臨的現實與重要課題之一。
1.1 預算制度形同虛設
現行的電網企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預算管理機制,其資金的籌集與運用欠缺科學論證與正確判定,在企業的具體經營過程中,實際資金需求量為多少、資金投入方向與投資方式如何、預期收益多高,資金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發揮,怎樣管理與控制資金的使用及其使用過程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尚欠缺一套全面且有效的措施與機制來作具體分析,很多時候企業都是緊緊依靠感覺與經驗進行控制與決策,使得其內部的大量資金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投入高、效益低、投資分散、規模有限等局面,大量資金遭到閑置或浪費,使預算機制形同虛設。
1.2 資金調控方法不成熟
現階段,電網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之時遵循“收支兩條線”原則,并且在資金存量的控制、銀行賬戶的集中以及資金調度的加強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目前,電網企業收入與支出的整體規劃依舊不足,其最佳現金持有量的明確標準仍需要進行科學的制定,“高存高貸”現象明顯,內部資金調劑力度有待加強。不僅如此,電網企業主要將資金用在了內部的投資上,工程建設領域支出較多。有時以安全生產為前提,企業會過度地遵循重質量而輕經濟成本效益的原則,這在無形之中對企業自身的資金管控成本予以提高,使資金的整體運作效率得到降低。
1.3 收支監管體系有待規范
很多電網企業在進行劃款之時多以網上實施劃款方式為主,但是,仍有少數企業存在著“走收”與“坐支”的狀況,更為嚴重的,個別企業還會出現少數收入不走收入賬的現象,這就造成了賬外資金的循環與電費資金的沉淀。除此之外,目前電網企業在面臨“大客戶”能源資金預收現象之時所采取的處理方式為各級分管公司自行管理,這容易造成人為調控達標與借機牟利等現象的出現。由于預算管理是資金支出的主要實現方式,健全制度保障欠缺,得力人員安排欠妥,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電網企業在收支監管過程中因其存量與流量的巨大而增加其實現難度。
1.4 資金回流同質性嚴重
電網企業一般有著比較統一的經營與管理模式,其每月的收支時間大體一致,其中,月初與月末為波峰狀態,而月中則為波谷狀態,資金流動的同質性較為明顯。這樣一來,電網企業的款項資金流入會受到很大影響,其催收環節容易出現問題。此外,資金回流的實效性會對其精細化管理產生直接影響,容易對資金持有量及資金支出使用等多個環節產生制約,資金的回流管控工作有待加強。
在集團化運作、節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以及標準化建設等多項要求下,“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得以提出,它是對人、財、物進行集約化管理,通過大規劃、大建設、大運行、大檢修以及大營銷體系的構建轉變企業的發展方式。一方面,“三集五大”是針對核心資源而進行的集約化管理,另一方面,它又是對企業核心業務的統籌,目的在于對企業核心業務的縱向貫通與橫向協同予以實現。“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提出為電網企業解決上述資金管理與控制問題制定了如下原則。
2.1 微觀經濟效益原則
所謂微觀經濟效益,指的是企業內部的經濟效益,亦即在“三集五大”體系建設指導下,通過在企業內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來將其經濟效益予以提升。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主要通過資金預算與資金使用兩個過程對其經濟效益產生影響。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資金預算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對持續改進方針予以體現。在資金使用過程中,要加強管控力度,盡量避免出現超出預算費用的現象。電網企業財務部門需要最大限度地將人力與物力兩項資源集中于資金的預算與使用過程中,對科學預算及有效監管予以保證,積極推動企業財務管理集約化管理目標的實現。
2.2 宏觀經濟效益原則
宏觀經濟效益是將社會的經濟發展作為整體來看待的。企業與社會整體的經濟效益目標是相互依賴且相互促進,它們的實現并不對立,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反過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亦會向社會經濟效益的增加貢獻自身的力量。由此,電網企業應積極地將地區經濟發展視作其奮斗的目標之一,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之時要具有靈活性,不能太過死板,要兼顧剛性管理與彈性管理,以對政府的決策予以適應。
3.1 發揮預算作用
資金的合理使用密切聯系著預算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程度,電網企業在進行資金管理與控制之時,第一,應完善其預算管理工作中的組織體系,對資金預測、決策、執行、管理以及考核等各層面的責任予以落實,擺脫存在于電網企業中預算管理組織體系不完整的通病。第二,電網企業應將其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保證其權威性與專業性。在企業發展層面,應加強規劃,通過逐級編制與審批以及滾動管理,在電網企業中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制度,將資金管理與控制的各項工作置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環境中,規范化資金管理與控制,實現有限資金的充分利用與經營管理水平的改善。第三,考慮到電力施工項目涉及到土地征用及林木砍伐等問題,其賠償在電網企業總的資金支出中占據較大比例,不確定性不容忽視,因此電網企業應制定合理的電力建塔占地賠償標準,將土地征用、青苗賠償以及林木砍伐等費用編制到其工程建設預算當中。
3.2 提高資金運作效益
第一,努力降低財務費用,對債務結構進行優化,在選擇融資渠道時對超短融、中票等低利率類型的渠道進行優先使用,合理化長短期貸款的置換工作。第二,提高對資金集中的重視度,盡可能地將更多的地市局銀行收入賬戶納入到系統資金歸集體系之中,使資金的歸集率得到提高,實現對資金規模效益的發揮。第三,對上下游無息負債進行合理使用,同時對合同支付條款加以規范,通過友好協商供應商與施工單位,以合法合規為前提,最大限度地對款項支付時間予以延長,提高無息負債的利用率與資金的使用效益。第四,清理往來款項,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溝通與協作,清欠催收,清理處置庫存物資,建立并健全兩金清理的長效機制。
3.3 健全監控機構與風險管控體系
在對專業的監控機構進行設計時,應遵循獨立性與權威性原則。第一,在組織、人員、工作以及經費等多個方面,專業的監控機構應該與被監控單位相互分離,獨立行使監督控制權,相關人員不得干預,以將專業監控的客觀、公正與有效等特征充分體現出來。第二,審計機構地位與設置層次的高低能夠直接影響到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其地位與設置的層次越高,內部的審計工作就越能夠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與電網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應采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的專業監控模式,這有利于審計人員工作的獨立開展,其組成人員應為非執行董事,主要負責對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進行管理,同外部審計進行協商,檢查財務報告。為了推進風險控制工作,電網企業應建立有效的資金風險管控體系,樹立全員參與意識,使每個部門每個員工都參與到資金風險控制工作當中。例如,圍繞“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加強資金界面管理、價值管理方式調整以及資金集約化與專業化水平提升等各項工作,保證資金的安全與完整,及時對資金風險進行規避。
[1] 陳明.論電網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總會計師,2015(9).
[2] 楊魯明.管理模式創新、財務風險與反腐敗——基于國家電網“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分析[C].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學術年會,2013.
F275
A
2096-0298(2016)10(c)-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