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煙草有限公司財務科 魯東
商業企業稅務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研究——以煙草行業為例
山東淄博煙草有限公司財務科 魯東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形勢日益復雜,企業在涉稅方面的風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并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據相關資料統計,2012年,我國稅務稽查直接檢查企業19.1萬戶,入庫查補收入達1213億元;2013年,全國稅務系統繼續加大對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共查補入庫稅款1234億元;2014年,國家稅務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稅收專項檢查,查補入庫稅款1806億元。稅收查補收入居高不下,這不僅反映了稅收檢查的必要性,而且反映了企業控制稅務風險的緊迫性。
煙草 稅收 風險 防控
煙草商業企業作為財務管理規范的央企,其稅務風險往往不是由做假賬、簡單的賬面差錯造成的,而更多的是由于制度不健全、技術運用和信息溝通的欠缺等因素造成的。因此,稅務風險防控本身并不是企業經濟管理的負擔,而是滲入到企業日常經營、決策方向甚至戰略目標管理各個方面的一項管理內容,高度重視稅務風險并加以防范已成為現代企業追求利益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就煙草商業企業稅務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納稅人因稅務行為未能有效遵守稅收法律法規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企業納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及聲譽損害等風險;二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是企業為避免其因未遵循稅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財務損失、聲譽損害和承擔不必要的稅收負擔等風險而采取的風險識別、評估、防范、控制等行為的管理過程。
3.1 全面梳理稅務知識,保證稅法知識的時效性
做好稅收風險防控,首先要把稅法知識理順,通過全面梳理稅法知識,提煉與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稅收政策、條款,形成符合企業經營需要的稅法政策信息庫,為企業稅收風險防控奠定理論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形勢變遷,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稅收體制一直在不斷地修訂、變化,特別是近幾年來,營改增的逐步推進直至今年營改增全面實施,致使稅法體系有了較大變化。因此,在梳理稅法知識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稅法知識的時效性,及時把握財經新動向,掌握新政策,及時調整稅法風險防控政策理論體系的內容和條款,確保稅收風險防控體系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3.2 加強業務流程研究,找準風險防控的關鍵環節
稅收風險防控是滲透在企業管理各個環節的管理事項。做好稅收風險防控需要全面了解、理清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經濟行為的實質,依據企業經濟行為所涉及的主要涉稅事項進行梳理識別,主要包括稅種、稅目、稅率、計稅基礎、稅收繳納時間等,切實找準風險控制關鍵點,并按照最新財稅管理規定,規劃設置風險控制點,形成煙草企業稅收風險防控法律法規信息庫。
3.3 依靠信息化技術,實現稅收風險防控無死角
建立稅收風險防控法律法規信息庫只是防控稅收風險的起點,而要真正達到稅收風險防控的效果,必須讓更多的人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業務類型實時查找到相關的稅收風險防控點、法律條款和計稅方法。要達到這一效果,信息化手段必不可少。在構建稅收風險防控體系時,必須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搭建信息共享平臺,讓稅收風險防控實現全方位、無死角。
3.4 強化稅企溝通,搭建稅企協作共贏的新局面
政策信息的更新、稅收風險的防控離不開地方稅務部門、稅務咨詢部門對企業的支持。要形成完善的稅收風險防控體系,就必須定期聯系稅務咨詢中介機構和當地稅務部門人員,對煙草企業稅收風險防控法律法規信息手冊進行核準、校對,確保稅務法律法規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同時,要將信息平臺與稅務部門共享,加強當地稅務管理部門的密切協作,全面搭建維護企業健康發展的稅企共贏平臺。
4.1 采購與付款環節
(1)增值稅。外購用于非生產經營用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是否從銷項稅額中抵扣;外購用于非生產經營用的低值易耗品項稅額是否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用于集體福利的應稅服務是否抵扣進項稅。(2)煙葉稅。計稅基礎未含按煙葉收購金額10%計算的價外補貼;收購罰沒煙葉漏計煙葉稅。(3)企業所得稅。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是否按規定進行相應的納稅調整;企業繳納的滯納金、罰款是否進行稅前扣除;是否將非公益性捐贈支出納入公益性捐贈支出,未進行納稅調整;企業發生的專賣打假經費和專賣管理經費中列支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各項支出,是否按規定做納稅調整;煙葉生產投入補貼是否存在超范圍列支的問題,超出部分是否進行納稅調整。
4.2 銷售與收款環節
(1)增值稅。企業銷售不動產(不含自建),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收購煙葉,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倉儲保管、運輸代理、與非金融企業的往來借款的利息收入,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進行房屋等有形不動產出租業務,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進行汽車等有形動產出租業務,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進行土地使用權轉讓,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銷售罰沒卷煙、煙葉,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將外購商品用于廣告宣傳,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無償捐贈、無償劃轉,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處置車輛等固定資產時,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處置低值易耗品時,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企業處置廢舊煙箱、廢品收入時,是否按正確稅率計提增值稅;(2)消費稅。是否按規定的消費稅繳稅義務發生時間確認稅額;計稅基礎是否剔除雪茄煙銷售數量及金額。(3)企業所得稅。企業收到的地方補貼、手續費返還、保險賠償款、罰沒收入是否計入當年收入;企業確定無法償付的應付款項,是否按稅法規定確認當期收入;企業提供固定資產的使用權取得的租金收入,是否按照稅法規定確認收入。
4.3 投資與存量資產環節
(1)房產稅。企業發生的房屋改良、改建支出超出原值50%的,是否未計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少計提房產稅情況;企業辦理房產的相關稅費,是否未計入房產原值;與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種附屬設備或不單獨計算價值的配套設施(如暖氣、下水管等)是否未計入房產原值;地下建筑物是否存在未按規定計征房產稅的情況;企業在計算房產稅時,是否存在未將出讓土地價值并入房產原值計繳房產稅的情況。(2)企業所得稅。與生產經營無關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是否進行納稅調整;購置的固定資產,是否按照規定的折舊年限計提折舊;房屋的大額維修費,是否按稅法規定進行攤銷或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是否進行相應的納稅調整。
4.4 工資薪金類環節
(1)個人所得稅。企業在發放獎金時,是否存在多次使用一次性獎金政策少扣繳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企業在繳存五險一金時,是否存在未將超標準部分扣繳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企業年金繳費計入個人賬戶的部分,是否存在未扣繳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商業保險時,是否存在未扣繳個人所得稅情況;企業離退休人員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各類補貼、實物時,是否存在未扣繳個人所得稅的情況。(2)企業所得稅。企業支付工資薪金總額是否超出標準;企業的工資薪金支出中是否包含了單位負擔的社保費、公積金等內容,增加了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等三費的計提基數;企業實際發生稅前扣除的職工福利費超過企業全年職工稅前列支工資總額的14%未做納稅調增;企業按規定用于職工食堂等福利設施及相關支出是否計入職工福利費;企業超出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為職工繳納的五險一金,是否納稅調整;企業為職工繳納的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超出規定范圍和標準部分是否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個人的學歷、學位教育費用計入職工教育經費,是否調增應納稅所得額;扣除的工會經費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限額,超出部分是否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4.5 綜合管理環節
(1)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補繳或稽查查補的增值稅、消費稅未計繳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2)土地使用稅。自購房屋、土地,未辦理產權但已實際使用,是否存在未繳、少繳土地使用稅情況;是否存在混淆不同地段的土地使用稅稅率情況;通過出讓或轉讓取得土地使用權,合同注明交地時間的,是否在交地的次月起繳納土地使用稅;合同未注明的交地時間的,是否在合同簽訂的次月起繳納土地使用稅;是否存在閑置土地未按規定繳納土地使用稅的情況;出租、出借房產,是否存在自交付出租、出借房產之次月起未繳納土地使用稅情況。(3)印花稅。未按規定的范圍、稅目及稅率確認應納稅額。(4)個人所得稅。以實物發放防暑降溫費,是否扣繳個人所得稅;企業向個人贈送禮品,取得該項所得的個人是否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向個人支付的專賣打假獎勵,是否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在發放個人因解除勞動關系而支付給個人的一次性補償費時,是否存在未扣繳個人所得稅情況;企業內部辦的報刊雜志,給刊登稿件的員工發放稿費,是否存在未扣繳個人所得稅情況;企業支付的煙葉季節工工資,是否存在未扣繳個人所得稅情況。
5.1 有效識別企業存在的稅收風險關鍵點
通過將企業經濟活動與稅收政策一一關聯,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企業稅收風險防控法律法規信息庫,并以信息化手段予以固化和普及,實現了稅收政策的全覆蓋和實施更新,提高了財務人員對稅收政策理解的深度和政策把握的準確度,從源頭有效地解決了稅企信息不共享的問題,為防控稅務風險奠定了政策基礎。
5.2 將經濟活動和稅收政策以對應的方式固化成信息系統
當企業發生日常經濟行為時,業務人員可以通過該平臺了解該經濟行業涉及的稅收風險,辦理業務時須注意的事項;財務人員根據經濟行為對照的相關稅目、稅率、稅法,準確地進行稅金計算,并按照提示時間及時繳納入庫;在企業進行稅務自查時,財務人員可按照不同稅種的風險控制點,對企業發生的各項經濟行為進行排查,快速準確地完成自查工作;在企業發生重大事項活動時,可依照信息平臺對重大活動存在的稅務風險進行事前分析、識別、防范,為企業提供安全的操作環境。
5.3 促進了企業與稅務部門的溝通交流
及時將行業特點,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稅收籌劃等問題傳導給稅務機關,促使稅務機關在了解企業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運用其專業知識、豐富的經驗和職業判斷能力,為企業規避稅務風險提供指導性建議,搭建了稅企共贏的協作平臺,和諧稅企關系,樹立煙草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1] 竇艷紅.淺談煙草商業企業如何有效控制稅務風險[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4).
[2] 胡國強,黃鈺,吳春璇.煙草商業企業稅務風險分析與防范[J].商業會計,2016(6).
F203
A
2096-0298(2016)10(c)-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