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孫虎
高職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現狀及對策研究①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孫虎
現代學徒制已成為廣大高職院校推進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和專業建設的重要抓手,學徒制試點工作在實踐探索和國家政策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當前高職院校實施試點工作依然存在著許多困難,需要政府、社會、高職院校和企業從各個角度共同努力、協同推進。
高職教育 現代學徒制 人才培養
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關鍵期的中國經濟較以往更加需要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推動經濟發展和保持比較充分就業提供支撐。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制培養模式與學校教育相融合,以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為特色,以培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它“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為我國的職業院校深化教育改革提供抓手、為促進經濟穩步增長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因此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對我國的教育和產業都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2.1 實踐探索方面
2011年江西省新余市部分職業院校和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開始嘗試現代學徒制人才培育模式,由校企統籌安排實習崗位,共同培養學徒技能,實現學生、學校、教育與工作崗位、合作企業、產業行業的對接。自2012年起,教育部開始積極倡導和推行學徒制試點工作,自此一些高職院校也紛紛把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作為學院建設中的特色和創新,給予了高度重視。經過幾年的準備,2015年8月教育部遴選出165家單位進行試點,同時人社部和財政部在北京等13省(區、市)中每個省份選擇3~5家單位推進開始推廣“新型學徒制試點”,并于2015年11月在北京現代汽車等企業正式開始實施。
2.2 現代學徒制的相關政策
2006年至今現代學徒制近一直是理論界研究的熱點,受到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到:探索“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即“半工半讀的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的勞動制度”,這就為開展現代學徒制工作提供了政策基礎。2011年9月《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中正式提出開展學徒制試點工作,并將校企聯合培養、先招工、后入學作為學徒制的重要特點予以明確。在教育部在2012年~2015年的工作要點也明確提出要“開展和啟動”、“全面推進和加快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此外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教職成[2015]4號)、《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和《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職成[2015]9號)等重要文件中均提到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當前,在國家層面上專門針對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文件有兩個,分別是2014年8月教育部的《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和2015年7月人社部及財政部的《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15〕127號)。教育部主張“校企共同培養”、“引導行業、企業參與職教人才培養全過程”,因此“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重在以“產教融合”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而人社部則主張“學徒培養的主體職責由企業承擔”,“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重在對企業職工的培訓制度進行改革創新,因此兩份文件在實施目的、主要內容與原則、育人主體、培育模式、投入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別。
3.1 難以找到適宜推進現代學徒制的合作企業
選擇什么樣的企業開展試點是試點工作的首要問題。《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明確:“支持專科高等職業院校與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社會責任感強的規模以上企業深度合作”,《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則要求“根據各地產業發展情況、辦學條件、保障措施和試點意愿等,選擇一批有條件、基礎好的地市、行業、骨干企業和職業院校作為試點單位”。人社部及財政部的標準是“每個省(區、市)選擇3~5家大中型企業作為試點單位,企業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較完善的企業職工培訓制度;建立待遇與技能掛鉤的激勵機制;技能勞動者占企業職工比例達60%以上”。由此可見,具有規模、管理規范和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才是適合開展學徒制試點的企業。因此尋找符合規模和管理標準,與院校具有合作意愿且能得到學生和家長認同的企業并不容易,對于廣大高職院校而言難度很大。
3.2 多因素疊加效應導致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
德國、瑞士等國家普遍采用雙元制培訓,相關立法較為完善,企業參與度高。在我國,高職院校作為教育機構首要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更多體現在“育人”上,校企合作中更加看重合作企業的管理規范性、企業的培訓機制等對學生成長和權益有較大影響的因素,因此廣東省在推進學徒制時便提出了“優先支持綜合實力強、行業地位高、校企合作基礎較好、企業培訓機制完善、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對于企業而言,人力資源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其首要目的是創造價值,即更多體現在“用人”上,這也是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原始動力。針對現在所提倡的“校企協同育人”,部分企業的觀念尚未更新,他們更加注重畢業生入職后的內部培訓。再者,學校和企業分別遵從兩份有較大差異的政策文件,對現代學徒制的操作模式有不同的理解。同時,各個地方開展現代學徒制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尚不明朗,部分有意愿參與試點的企業仍有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等諸多顧慮,因此當前持觀望態度。以上各個因素的疊加致使部分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不高。
3.3 高職院校對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缺乏實踐經驗
現代學徒制尚處于試點階段,屬于新鮮事物,高職院校對此缺乏實踐經驗亦是情理之中,它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巨大的挑戰。育人雙主體、教學雙課堂、學生雙身份、教學雙導師以及一體化教學、工學交替、校企深度互動對于傳統高職教育中的學制、教學的實施、監控與評價、學生思想教育與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產生較大的影響。傳統教育中的基本教學因素在學徒制育人模式下可能要求具有更大的適應性、開放性和靈活性。而這些挑戰無疑需要廣大的高職院校與企業在探索中慢慢積累與解決。
3.4 社會認可度成為推進現代學徒制的短板
現代學徒制需要校企深入合作、協同育人,但它更需要廣大學生及其家長的認可與參與。不少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依然停留在“上課、實習、就業”的三段論中,對于現代學徒制這一國家大力推進的重大工程的價值和意義認識尚淺。各個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媒體對現代學徒制的宣傳和引導力度還有可以提升的空間。因此就造成了部分學生和家長反映較為平淡,持謹慎、觀望態度,從而成為制約學徒制試點的短板因素。
4.1 政府統籌、協調各方資源,適時加大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
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需要政府部門統籌利用好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方面的資源,協調好教育、人社、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的關系,做到校企緊密合作、協同育人,多部門協同推進。因此建議教育部會同人社廳和財政廳等對現代學徒制有重大影響的國家部委,協同制定文件,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包括稅務部門和勞動部門等要適時推出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細則,在政府補貼、稅收優惠、社保管理、試點企業的準入標準等各方面給予較為明確的政策導向和一個較為清晰的工作路線圖,充分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育全過程的積極性。
4.2 加大宣傳和引導,創造一個寬松、理解的社會輿論氛圍
學徒制這種在國外已經成功實踐的教育模式到底能否改變中國職業教育現狀,能否為職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起帶動作用,我們尚有待觀察和實踐。當前全國各大院校與行業企業單位都處于摸索階段,這個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因此更需要社會的認知、寬容與理解。尤其是作為育人主體的學校和企業,更需要承擔起深入研究和挖掘現代學徒制的實踐價值,并做出客觀的宣傳與引導的責任。因此,職業院校、試點單位與社會各類媒體應共建解決問題、創造價值的輿論環境,為順利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條件。
4.3 高職院校要以“謀事要實”的實干精神,深入研究和實踐現代學徒制
如何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學徒制是所有高職院校責無旁貸的義務。在諸多困難與不利條件面前,我們更要拿出習主席所倡導的“謀事要實”的實干精神、攻堅克難,扎實推進學徒制試點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4.3.1 仔細研究現代學徒制,深入研讀現有政策文件
發達國家成功推行現代學徒制為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試點提供了成功范式。當前,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瑞士等國家的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成為了我國學者主要的研究熱點,各大高校要善于學習和借鑒這些理論成果、發揮自己的知識優勢,結合本校實際、逐步開展試點工作。然而,在現有政策條件下,各個高職院校要仔細研讀由教育部和人社廳、財政部頒發的關于學徒制的兩份重要文件,在操作層面與企業攜手探索切實可行的實施路徑。
4.3.2 大力開拓校外教學實習基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
開展學徒制試點是校企雙方的自愿選擇。學徒制試點所要求的工作基礎和校企之間的信任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能夠深入合作的企業通常都需要有較長的培育期,高職院校要有耐心、有思路對自己的合作企業進行循序漸進的培育,形成校企之間長期、穩定、良性的互動關系。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以實干務實的態度大力開拓實習基地,從派送實習生、共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習、就業基地等常規合作模式扎實做起,再到嘗試共建實訓基地、訂單班、工學交替、校中廠與廠中校、組建職教集團等深入合作模式,逐步找到校企的育人與用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的最佳平衡點,才能有助于實現多方共贏。只有具備扎實的合作基礎,校企之間方具備開展學徒制的工作基礎和條件。
4.3.3 開展學徒制改革是系統工程,需要與課程建設、專業建設結合起來
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和高職院校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契機”。推進學徒制試點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招生與招工、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教學運行與管理、考試評價、學生管理以及師資配備、保障措施等各項工作。這就需要將學徒制改革與院校的內涵建設結合起來,與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結合起來,出成果、見成效。這就需要院校在推進課程建設和專業建設時要進行整體謀劃與系統設計,將學院的內涵建設與校企共同支持師資雙向交流與鍛煉、共建品牌專業、特色學院、協同育人中心、創新中心,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和教學資源等重要工作聯系起來,協同共進、實現雙贏。
4.4 企業要逐步轉變用人思想,將“用人”的過程提前至“培養人”的過程
人力資源在企業運營與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當前部分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依然從傳統的招聘渠道“選人”,在公司內部“育人”,目標是更高效的“用人”,想方設法來“留人”。從當前的實踐來看,現代學徒制可以更好的解決這些環節,“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校企聯合培養,企業將“選人”、“育人”的過程前移至學校,提前將用人標準、用人要求以及企業文化與制度深入到學校的教學中來,并比以往更加注重在“用人”過程中的“育人”因素,如此培養出來的人更符合企業要求,更認同企業文化,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員工的職業認同和工作穩定性。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EB/ 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7055/201409/174583.html,2014-08-25.
[2]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hrss.gov.cn/zynljss/ ZYNLJSSzhengcewenjian/201508/t20150803_216721.html. htm,2015-08-03.
[3] 杜啟平,熊霞.高等職業教育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瓶頸與對策[J].高教探索,2015(3).
[4] 鄧麗娟,黃日強.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度的基本特征[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4).
[5] 陳嵩,韓保磊.關于“現代學徒制”與“新型學徒制”的比較[J].職教論壇,2015(28).
[6] 陳龍,黃日強.利益相關者在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度中的責任分析[J].職教論壇,2014(1).
F241
A
2096-0298(2016)10(c)-177-03
①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研究項目”《高職院校財務會計類專業建立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2013JK319),主持人:孫虎。
孫虎(1980-),男,漢族,內蒙古赤峰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教學、科研和高職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