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旅游職業學院 汪亮
供給側改革下的旅游產業轉型與高校人才培養策略①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 汪亮
新常態下,旅游產業面臨著諸多發展機遇,同時也處于供給側轉型的困境。旅游產業供給 側改革,需要政府科學調控引導,行業協會獨立運行,企業實現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作為旅游人才與服務的供給方,高職院校應主動服務于產業發展與企業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供給高規格、應用型人才,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更好地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
供給側改革 旅游產業轉型 人才培養
2015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明確提出要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確保經濟穩定增長,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多年來抓需求側的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馬車”,到現在重視供給側的勞動力、資本、產品、創新等要素,可謂是全面深化經濟改革的重要舉措。
可以預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2016年乃至整個“十三五”(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發展規劃綱要,時間從2016年~2020年)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如何圍繞供給側改革這個大局,推動旅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如何調整旅游人才培養模式,供給高規格、應用型人才?這是擺在政府、行業、企業和高校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步入一個“新常態”發展時期,經濟高速增長乏力,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旅游產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穩增長的重要引擎,是調整結構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2015年,我國實現旅游業總收入4.13萬億元(其中國內旅游收入3.42萬億元、國際旅游收入1136.5億美元),同比增長11%;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直接貢獻為3.32萬億元,占GDP總量比重為4.88%;綜合貢獻為7.34萬億元,占GDP總量的10.8%,超過教育、銀行、汽車產業;旅游直接就業2798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11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旅游產業“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帶動了一大批關聯產業發展,已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發展特征。
1.1 旅游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多元投資格局形成
國家旅游局發布的《2015年全國旅游業投資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旅游業實際完成投資10072億元,同比增長42%,比第三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32個百分點。從投資來源看,民間投資快速增長,民營企業投資旅游業5779億元,占全部旅游投資的57.4%,投資熱點從傳統制造業、房地產業向現代旅游業轉變。從投資類型看,景區類實際完成投資達到6046億元,占全部旅游投資的60%,其中新業態投資實現高速增長。從投資領域看,鄉村旅游投資增速最快,實際完成投資2612億元,同比增長60%,投資內容從單一產品建設向鄉村度假酒店、歷史文化村落、養生休閑山莊、旅游風情小鎮等多類型、多業態鄉村度假產品拓展。旅游投資項目中,大型綜合類項目所占比重最大,實際完成投資3576億元,占總投資的35.5%,其中,溫泉養生、山水度假、體育運動、特色街區、商貿購物等休閑度假綜合體項目成為各類資本追逐的熱點。
1.2 三大旅游市場增速“兩快一慢”,逐漸分化
2015年,受國際、國內社會政治經濟環境多重影響,三大旅游市場消費規模差異較為顯著,國內旅游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入境旅游市場企穩回升,出境旅游市場增速放緩。2015年,出境旅游人數達到1.17億人次,再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同期增長9.0%,人均出游花費893.16美元;入境旅游人數1.34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4.1%,人均出游花費848.13美元;國內旅游人數40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0.5%,持續走高,但人均出游花費僅為857元人民幣。三大旅游市場增速“兩快一慢”的特征明顯。同時,人均出境旅游花費繼續超過入境,遠遠高于國內旅游,體現我國公民的國內旅游消費仍不能得到充分釋放。
1.3 傳統行業發展受困,并購重組不斷
受“八項規定”等相關政策及市場經濟發展規律影響,近年來飯店行業發展全面受挫。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星級飯店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實繳稅金等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所幸到了2015年除利潤總額仍為負數外,營業收入和實繳稅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出現了企穩趨勢。旅行社行業也不容樂觀,受在線旅游迅猛發展的沖擊,旅行社“小、弱、散、差”的市場困境進一步凸顯,2015年由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游人數占出游總人數的3.4%,組織的入境游客占出游總人數的10.58%,出境游客占出游總人數的36.3%,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旅游比重均比上年有所下降。面對這一現狀,無論飯店抑或旅行社紛紛謀求資本運作開展并購重組,如錦江酒店集團收購鉑濤集團、眾信旅游控股北京周游天下國旅等屢見不鮮。
1.4 新業態層出不窮,產品復合發展
2015年1月召開的全國旅游工作會議,提出要在現有“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基礎上,拓展出以旅游目的為標準的“商、養、學、閑、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標志著養生、研學、休閑、探奇等旅游新業態正式進入國家戰略的視野。隨著旅游業的不斷轉型升級,傳統要素業態依然存在,多樣化的新要素新業態不斷生長,今后還會拓展出更多更新的旅游發展要素。隨著交通日益發達和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自駕旅游、郵輪旅游、房車旅游、低空飛行等發展迅猛;將傳統業態功能升級為新生活方式的鄉村度假、養生保健、戶外探險等,注重旅游的體驗與互動;在傳統業態模式中注入新理念的主題酒店、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等,滿足了不同游客的消費需求。
1.5 在線旅游持續升溫,跨界融合漸成常態
2014年,我國在線旅游市場交易規模已高達3077.9億元,同比增長38.9%,在線滲透率達9.2%,較上年增長1.7個百分點,在線旅游市場規模和份額不斷增加。其中在線度假市場交易規模為448.8億元,同比增長48.1%,給傳統旅行社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線酒店市場規模達632.5億元,同比增長28.0%,繼續擠壓本就不高的飯店利潤。此外,大數據管理手段、互聯網營銷模式、個性化服務方式層出不窮,促進了線上、線下企業深度競合的O2O模式的發展,推動新興旅游企業和傳統旅游企業的整合。與此同時,大型非旅游集團加速進軍旅游業,跨行業投資態勢明顯,僅2015年,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投資旅游業累計超過160億元。此外,萬達集團計劃投資商貿和文旅項目資金將超過7000億元,京東5億美元領投途牛旅游網,成為跨界旅游企業的新勢力。
雖然,旅游產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也日益增加,但存在且尤其在供給側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產業結構發展失衡,資源有待整合。無論政府或企業,都習慣性注重“吃住行”三個消費環節發展,對“游購娛”消費環節重視不夠,度假產品乏善可陳、旅游商品千篇一律,休閑娛樂項目單調乏味;飯店業缺少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品牌,旅行社集中化程度低,景區運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對溫泉旅游、滑雪旅游、山地旅游、生態旅游等新業態需求重視不高,旅游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二是一些地方政府追求重大項目,對投資引導不夠。一方面是高星級飯店房價持續走低,大型主題公園同質化情況嚴重;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仍然熱衷于引進高檔飯店、大型投資項目,而對特色民宿、鄉村旅游及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扶植不足。三是行業協會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多年來旅游協會一直“隸屬”于旅游主管部門,與政府趨同性強,對企業培訓、產業協同發展等缺少創新思維和有力舉措。四是傳統旅游企業對新技術運用不足,產品創新乏力。一方面在線旅游企業攻城略地,頻頻進入飯店、票務預訂、度假旅游等領域,滲透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不少傳統飯店、旅行社及景區對新技術反應遲緩,互聯網化發展速度較慢,對新產品的開發力度有限,不能滿足度假游客所需的旅游產品。五是旅游管理及服務人才匱乏,校企合作不夠緊密。一方面旅游企業對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十分渴求;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與規格有待提高,培養模式亟待創新,校企合作互動性亟需加強。
在全國旅游供給側改革過程中,旅游產業將發揮重要作用。推進旅游供給側改革,應當按照后工業化的視角,挖掘前工業化的資源,創造超工業化的產品,對應變化中的市場。需要政府科學引導、協會整合各方資源,企業提供優質供給,擴大有效供給。
2.1 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供給引導
各級政府要加快職能轉變,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強化服務職能,提供服務效率,為旅游市場主體提供高質量、便捷化的公共服務。要強化投資引導,合理配置和引導各類資金流向,在做好基礎設施服務與公共產品供給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旅游產業促進基金等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旅游業;對企業的各類投資,應幫助其進行風險評估、給予合理建議,防止出現“一哄而上”的局面。旅游主管部門應改進管理體制,加強對旅游供給的調控能力。當前,國家旅游局正通過創建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區和全域旅游示范區,以點帶面推進旅游供給的提質增效。前者旨在推進市縣政府的旅游產業改革,通過用地、資金、人才等供給側的政策支持,實現旅游目的地的整體發展,提升縣市層面旅游綜合供給水平;后者則力圖樹立“全域旅游”的標桿,推廣全域旅游的新理念,以促進試點區旅游從業人數、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旅游產品等指標的全面提升。地方各級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門也應效仿國家旅游局,推出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革舉措。
2.2 發揮橋梁作用,擴大有效供給
行業協會是聯結政府和企業的重要橋梁紐帶,根據2015年中辦、國辦制定的《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要求,行業協會將與行政機關脫鉤,實現職能、人事、財務等方面的獨立。旅游協會作為行業協會的組成部分,正在為獨立運行積極準備,并將在旅游供給側發揮重要作用:一是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積極承接旅游主管部門委托的購買服務,幫助政府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同時發揮旅游協會在企業中的影響力,將企業的發展建議與訴求及時向政府反映,并通過參與立法、政府規劃、公共政策、行業標準的制訂,為旅游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二是進行內部組織結構改革,探索“二級分會+專業委員會”的組織模式,擴展行業協會的覆蓋面,并針對自駕車、房車營地、徒步旅行等新業態,以及在線旅游企業、度假租賃行業的快速發展,適時成立新業態旅游分會等,使協會真正代表不同業態企業的利益。三是立足于旅游要素提供有效供給。旅游協會應發揮其資源與智庫的優勢,聯合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針對“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以及新業態發展的需要,幫助企業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開發新產品;針對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聯合高校共同培訓企業管理與技術人員,幫助企業提高人才規格與技術運用水平。
2.3 從旅游供應鏈入手進行產業整合
為了促進旅游產業擴大有效供給,加強優質供給,形成完善的供給體系,應當著重從旅游供應鏈入手,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重組。通過旅游供應商調整產品結構、促進產品創新,通過經營商與代理商推動并購重組、銷售渠道整合,以實現旅游供應鏈資源的上下融通,進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重組。
(1)掌握新技術,注重產品升級與創新。作為旅游產品供應商,飯店企業應借助智能手表、谷歌眼鏡及VR技術等,進行預訂、支付和實景導航;通過掃描二維碼或感知手機虛擬鑰匙,進行入住、離店服務;通過智能終端,控制窗簾、空調、沐浴,調節燈光、聲音、溫濕度等各項指標。以“國中青”為首的傳統旅行社,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及OTA反饋的各種信息,對游客的偏好與滿意度進行比對分析。一方面做精做細旅游市場,力推郵輪、包機、私人訂制、高端出境等個性化產品;另一方面面向鄉村、生態、房車旅游等新業態,精心設計旅游線路,開發更具吸引力更加靈活的度假產品。景區則應在不斷加強智慧景區硬件建設的基礎上,緊跟移動互聯的步伐,運用消費授信、掃碼入園、線路規劃、微信(支付寶)支付等手機應用技術,促進景區產品的多樣化、消費的便捷化。
(2)鼓勵并購重組,推動產業資源整合。從供應鏈角度看,產業整合主要分為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兩個維度??v向整合是指不同層次組織間的整合,即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如港中旅控股烏鎮與山水系列酒店,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控制產品質量,增強產品開發能力,應在降低風險的基礎上予以合理引導。橫向整合是指供應鏈中同一類型企業間的整合,如首旅集團控股如家酒店,能夠促進生產、采購成本降低,擴大旅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增強企業競爭力。應當支持國內大型旅游集團通過縱向、橫向兩個維度收購國內企業并進軍海外,以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本土旅游集團和品牌。
(3)加快O2O步伐,突破銷售渠道邊界。面對當前客源由線下迅速轉向線上這一形勢,飯店、旅行社、景區等傳統旅游企業,應大力加強與OTA的合作,形成穩定、良性的互利共贏機制。傳統旅游企業要借助OTA拓展在線預訂業務,通過網絡促銷發展線上會員;要加強與同一服務平臺的多家OTA合作,避免對某一家企業過度依賴;要積極拓展與不同類型在線服務平臺的合作,包括搜索類平臺(去哪兒)、點評類平臺(驢媽媽)、團購網站(美團網)及電商(天貓)等,從而達到集聚人氣、增進互動、加強營銷的效果。對在線旅游企業而言,則應根據旅游產業各個細分市場,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根據在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豐富產品的類型,減少產品同質化現象;根據旅游預訂方式的變革,優化提升產品和服務,通過市場細分和個性化服務來贏得差異化競爭優勢;條件具備的OTA還可以適時布局線下企業,減少流通環節,控制服務質量。
面對供給側改革下復雜多變的旅游市場,僅僅依靠政府、協會和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還不夠,高校尤其是與行業企業緊密聯系、人才供給最為“適銷對路”的高職院校,應主動服務于產業發展與企業需求,不斷深化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3.1 探索高校辦學體制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要幫助企業順應旅游供給側改革發展趨勢,高職院校首先應立足自身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增強服務產業與企業的能力。要改變高校尤其是公辦高職院校的治理結構,提升治理能力,組建由政府、協會、企業、高校共同參與的理事會或董事會,凡涉及到校企合作、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重要事項,必須提請理事會或董事會審議,以建立行業企業參與學校管理的機制,實現開放辦學。其次,要成立由高?;螨堫^企業牽頭的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吸引旅游協會、優質旅游企業、旅游中高職院校加盟,在中職—高職—本科銜接教育、企業培訓、雙師隊伍建設、校企協同創新等方面展開積極的合作,促進旅游產業鏈與職業教育鏈有機融合。最后,大膽探索高職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辦院校可借鑒江蘇紫瑯學院的案例,吸引國有資本注資,并以此作為學校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公辦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根據學校自身實際借鑒三類高校的經驗開展:一是學校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借鑒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的模式,不斷吸引優質民企投資入股,增強辦學實力與活力;二是以杭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與企業共同舉辦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成立由校企共同參與的二級學院董事會或理事會,雙方結成股權合作關系,開展聯合招生、共同育人;三是以蘇州工藝美術學院為代表,該校幾乎在每個系部都設有工作室,其中傳統雕刻工作室與桃花塢木刻年畫社均擁有國家級大師,是名副其實的大師工作室,可在此基礎上以大師的技藝轉化為股權進行混合所有制的探索。
3.2 科學設置專業,對接產業需求
高職院校要適應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根據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不斷調整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優化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促進人才供應鏈與產業鏈的無縫對接。2015年11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將“旅游大類”分為三類12個專業,與修訂前相比,合并了涉外旅游、郵輪服務與管理等9個專業,取消了旅游傳媒專業?!赌夸洝沸抻喺f明指出,專業大類對應產業、專業類對應行業、專業對應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由此可知《目錄》所對應的旅游產業僅包含了旅游、餐飲、會展三個行業,非但沒有體現旅游新業態的發展,甚至連旅游業三大支柱(旅游、交通客運和住宿)及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都未能完全體現,這給旅游專業設置帶來了困擾。以交通客運對應的專業為例,不少高校設置了空中乘務專業與郵輪服務與管理專業,但如今郵輪服務與管理被合并,與高鐵交通相對應的“高鐵乘務管理”專業遲遲未能出現。依筆者所見,首先應將交通客運中涉及服務環節的專業并入旅游大類,專門設置旅游交通類,并涵蓋航空、高鐵、水運等幾大領域;其次,應將酒店管理專業從旅游類中獨立出來,以對應住宿行業;最后,應針對旅游產業新業態的發展,設立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新專業,加強市場急需的“互聯網+”、“旅游+”課程開發與建設。
3.3 構建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供給高質對口人才
勞動力是供給側的四大要素之一,除了增加勞動力數量供給,提高勞動者素質也是勞動力要素改革的重要內容。然而,近年來,高校旅游專業在校生人數不斷減少,從2013年的55.53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51.65萬人,降幅接近10%,旅游企業從業人員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口不斷擴大,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2015年,教育部、人社部相繼出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關于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兩份文件都指出要適應學生就業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建立新機制,從學校和企業兩個維度為學徒制的試點提供了動力,充分調動了校企雙方的積極性。從學校層面看,高校是旅游從業人員的供給方,只有培養出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為企業有效供給旅游產品創造條件。因此,高職院校應抓住現代學徒制實施的兩個關鍵環節:首先要改革現有招生制度,做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高??赏ㄟ^自主招生的方式,從合作企業員工中招收學徒,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要簽訂好學徒與企業的勞動合同、學校與企業的培養合同,讓旅游專業學生從進校之初就具備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其次要以職業資格標準、崗位技能需求為切入點,構建“課崗、課證融通”的課程體系?,F代學徒制旅游類專業課程體系應基于學徒工作崗位,以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為切入點,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開展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初步確定專業教學內容;在行業專家與企業師傅的指導下,參照國家、旅游行業的相關標準,按照企業工作任務與工作流程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形成涵蓋職業素質課程、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包括行業通用崗位需求課程和崗位基礎能力課程)、崗位職業技能課程(根據崗位工作任務與流程設計)、個人發展需求課程(因個人興趣選修課程)不同模塊的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
3.4 加強雙導師隊伍建設,培養知識與技能并重的人才
高職院校要和旅游企業建立校企互聘共培機制,形成雙導師團隊?!盎テ浮敝笇W校與企業相互聘用對方的骨干教師與業務能手,為雙方服務;“共培”是學校與企業根據雙導師隊伍服務工作的需要,共同培養被聘用的專業技術人員。學??稍O立企業教師工作站,實施“一師一企”制度(即一至三名教師入駐一個企業),組織同專業教師赴對應旅游企業定期掛職鍛煉,提高自身實踐教學能力,并為企業提供技術研發與員工培訓等服務。與之相對應,企業派出師傅進駐校園承擔部分專業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任務,對管理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超的“能工巧匠”,學??善溉纹錇榧媛殞I負責人或兼職教授,與校內教師共同擬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實踐教學,指導學生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職業素質課程由學校導師集中講授,專業技術基礎課程以學校導師為主,校企雙導師共同完成;崗位職業技能課程由企業師傅以師帶徒傳授為主,學校導師輔助答疑為輔;個人發展需求課程由學徒自由選擇,主要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此外,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借助校辦企業打造“雙師合一”的新型導師隊伍。如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正嘗試將酒店管理學院打造成現代學徒制特色學院,已委派五名酒店管理專業教師入駐獨立運營的教學酒店擔任總經理、部門經理等管理職位,實施“雙崗雙職雙薪”的激勵政策,老師們在參與酒店管理的同時開展課堂教學,兼具學校導師與企業師傅雙重身份,通過教師在學校——酒店的雙向崗位流動、職務互換,實現由教師向師傅,師傅向教練,教練向導師的能力轉變。
3.5 助力企業經營管理,實現服務有效供給
旅游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對企業員工素質、服務水平、產品創新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旅游企業的人才供給方,高職院校應幫助企業出謀劃策,排憂解難。針對企業用工不足尤其是高層次人才緊缺的問題,應主要從人才輸出與企業培訓、定制化服務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據企業需求,每年提供穩定的畢業生與實習生,以解企業燃眉之急;二是通過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幫助企業實現“招工即招生”,通過工學交替、脫產或半脫產培訓等模式,為企業新招用人員和新轉崗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幫助員工提高職業素養與技能水平,有條件的高校還應為合格學員頒發職業資格證書或畢業證書;三是為企業開展各種定制化服務。首先,根據企業加強管理、提升能力、改進服務等不同需求,精心設計培訓課程,組織以校內骨干教師為主體的培訓團隊,為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與研討。其次,發揮高??萍紕撔聝瀯?,組織力量為企業進行需求調研、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服務,在實現學校科技成果轉換的同時幫助企業創新發展。最后,有條件的高校還可利用校屬管理公司、規劃公司等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建議咨詢,甚至進行輸出管理,幫助企業解決轉型發展中的具體問題。
綜上所述,旅游產業供給側改革,不能單靠政府、協會或企業一己之力,應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與服務供給的作用,整合政、行、校、企四方資源,形成完善的供給體系,以更好地適應旅游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
[1] 2014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world/2015-12/16/c_1117481089.htm,2015-12-21.
[2] 國家旅游局發布《2015年旅游投資報告》[EB/OL]. http:// www.gov.cn/xinwen/2016-05/17/content_5074067. htm,2016-05-17.
[3] 2015年及“十二五”旅游業 發展目標完成情況[EB/OL]. http://www.ctaweb.org/html/2016-1/2016-1-27-9-46-94655.html,2016-01-27.
[4] 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953/ moe_722/201511/t20151105_217877.html,2015-10-28.
[5] 魏小安.從供給側改革看產業結構調整[N].中國旅游報,2015-12-28.
[6] 王德剛.旅游行業協會改革要找準定位[N].中國旅游報,2015-11-30.
[7] 中國旅游研究院.2015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5.
[8] 賈文勝.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共同體辦學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4(36).
[9] 陳嵩,韓保磊.關于“現代學徒制”與“新型學徒制”的比較[J].職教論壇,2015(28).
[10] 王壽斌,劉慧平.混合所有制:高職改革“市場化”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5(4).
F243
A
2096-0298(2016)10(c)-181-05
①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酒店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證研究—以旅游高職院校為例”(2015SJB335);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科研創新團隊“酒店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團隊”。
汪亮(1981-),男,安徽銅陵人,南京旅游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講師,主要從事高等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