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莉
摘 要:高中語文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重要影響,故而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通過課堂上師生角色的轉變能夠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如何轉變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就成為重要探究對象。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師生角色關系;合作者;引導者;培養者
高中這一階段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重要意義,故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成不變的,這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通過轉換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師生角色關系,將學生視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有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而展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下就是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進行的探索,以期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
只有在師生平等的情況下,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才能拉近,而
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尊重學生,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潛
能,從而讓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走下講臺,與學生打成一片,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尊重學生,了解學生,而這也是實現高中語文課堂中師生角色關系轉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實現這一角色轉換,教師應摒棄“師者為尊”的觀念,變“一言堂”為“眾言堂”,在教學設計上,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等實際相結合,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轉變為師生互教互學,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中獲得成就感。一旦學生掌握了學習主動權,其潛能便能得到充分發掘,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會于無意中被學生解決、突破。如此一來,不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內容的印象,還促進了教師與學生關系的發展,讓教師與學生成為一同學習的合作伙伴。
二、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
在新課標逐漸推進的環境下,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明確,教師的作用也實現了轉變,即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倘若學生只是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學習,可能在短期內其學習成績提高得比較快,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方式很難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甚至可能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故而,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掌握同自己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學習方式。由此,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應適當引導學生,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而不是讓學生成為自己課堂上的木偶。對此,教師首先應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學習能力、興趣愛好進行了解與分析,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針對自身條件進行實踐,從而尋找最適宜自己的學習方式。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上要考的知識,就很難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尤為不利。
三、教師應成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者
創新對于當前社會而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因此,教師還應該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者。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并自主解決問題,以此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一點固然重要,但是,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者,必須首先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如此才能在教學之前對教材進行創造性解讀,才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感受到創新,為學生創新能力由量變到質變進而得到發展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還需多開展創造性的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參與到實踐中去,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發現問題,
并能夠對問題進行相關探索,繼而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能夠促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能力得到發展。最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引導、鼓勵學生對知識持有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以一種開放的態度進行教學和學習。也只有做到這些,教師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者,從而實現高中語文課堂中師生角色關系的轉換。
總之,高中語文課堂中師生角色關系的轉換對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以及教師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均有重要意義。而也只有通過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關系,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語文水平均獲得提高,還能夠促使學生的個性以及創新精神得到發展。當然,由于筆者自身能力有限,以上對如何轉換高中語文課堂中師生角色關系的分析還存在不足,這就需要更多的高中語文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鮮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周小雪.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措施[J].成功:教育,2010(06).
[2]郁瓊雅.中澳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比較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7).
[3]王金玉,楊軍,陳岳純.高中語文教師課外閱讀的調查研究[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