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少春
摘 要:優化Lead-in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和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材料的感知能力,同時,Lead-in設計也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真正的主體,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實現了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交際能力這一教學目標。
關鍵詞:Lead-in設計;循序漸進;教學情景
一、優化Lead-in設計的意義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意識傾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優化Lead-in設計要求教師在一種能使意思明了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說出新的語言,使學生通過教師的示范、表演,感知和理解教師所引入的語言材料。因而,一節英語課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決于教師在引入環節中與學生認知過程相協調的效果。
二、優化Lead-in設計的原則
1.循序性原則
循序漸進是一個重要的原則,也是學生認知規律的客觀反映。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從未知到已知、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逐步深入的漸進過程。根據這一認知規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新語言材料的引入就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2.直接性原則
為了使學生所學的英語與客觀事物建立起直接的聯系,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盡量使用英語,利用學生已學的英語來引入或表達新的教學內容,這樣做也是在向學生提供活用英語的真實教學情景。
3.疏密性原則
初中英語教材是以語言功能編排其體系的,教學內容有疏有密。教師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每次引入最好只突出一個重點,將一課需要教學的新內容化整為零、各個擊破。
4.興趣性原則
新內容的引人應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學生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地動腦筋。因此,教師的引入,應盡可能以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的形式出現。
三、優化Lead-in設計的方法
1.使用直觀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我們往往把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實物引入的手段講授給學生。授課過程中,教師利用實物、動作、表情、圖片、錄音機、廣播等直觀演示,可使外語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可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動覺全方位、多層次地受到刺激,從而全身心地感知新的語言材料,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2.使用情景引入法,活化教學為交際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交際必然發生在一定場合。因而在引入新內容時,必須從語言所表達的功能和意念出發,創設與之相一致的情景。
3.使用問題引入,引發學生主動探索
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就提出問題或疑問,在學生試答之后引出教學內容,這一引入方式的最大優勢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因為問題和疑問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對答案的需求,而隨后的講授又形成對學生需求的滿足。“問題意識”是外語教學的始終,而探究型結構教學不僅是為了解決問題,同時也是為了發掘出更深入的問題,因為學生的探究好奇心是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強大動力。
4.使用游戲活動引入,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游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這種引入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可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而且可使他們玩中有學、樂有所得。
5.使用復習呈現,帶動學生以舊聯新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必須以已經學過的舊知識為基礎。SEFC為我們提供了螺旋式的知識編排體系,這就要求教師努力挖掘新舊知識時,必須從已知過渡到未知。這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引入方式。把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比較,學生在記憶上就會有更深的印象。
6.使用新詞匯、關鍵詞引入法,讓學生快速領會文章大意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描述某種事物的關鍵詞和新詞匯,這些關鍵詞和新詞匯,如果不抓住,就會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關鍵詞和新詞匯,通過講授關鍵詞和新詞匯來引導學生把握全文內容。
7.使用懸念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中學生喜歡聽故事,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授故事性的課文時,講一些重要的情節,并通過啟發性問題,在高潮處設置懸念,激起學生對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的關切心情,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Lead-in設計也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真正的主體,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實現了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和交際能力這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畢田增.新課程教學設計[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戴軍.論新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模式多元化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8(09).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