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潔
摘 要:初中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最后階段,其教育內容非常重要,所以初中思品教育的創新模式一直是校領導及思品老師著重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如何把初中思品變成人人喜愛的學科,變成不枯燥的學科,是當今思品教育的重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通過不斷實踐得到的體驗將是人生經歷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它將留在腦海深處,這樣有利于學生日常的生活與學習。相信通過實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思品學科,讓學生更熱愛思品。
關鍵詞:實踐體驗;公民意識;思品教育
公民意識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意識。學生必須具備公民意識來參加社會生活。在這一過程之中學生應首先懂得公民的基礎意義,然后再慢慢擁有公民意識,最后通過實踐來鞏固公民意識。作為教師,也應按照這個思路來進行教學,先理論后實踐,讓理論促進實踐的發展,讓實踐反作用于理論的形成,從而達到最后的目的,即讓學生擁有強烈的公民意識。
一、注重實踐的作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有的一切都應該經得起實踐的推敲。那么初中思品教學也要始終堅持用實踐的方法來進行公民意識教育,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當前思品課堂上最重要的就是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注重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如:在講到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這一課的時候,要重點給學生講解公民在虛擬世界里既要行使公民應有的權利又要履行公民的義務,義務和權利是相對應的,通過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的公民意識得到大幅度增強。
二、加強公民意識教育
所謂公民意識,就是指公民對自己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
也就是公民自覺地以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為核心內容,以自己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為思想來源,把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義務觀融為一體的自我認識。它圍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反映公民對待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為規范,等等。它強調的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意識、公德意識、民主意識等基本道德意識。作為初中生,雖然未滿18歲,不能在人大代表選舉時投票,但是應該具有民主意識,這將會為日后的生活打下重要的基礎,同時初中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塑造的重要期,公民意識教育中公德教育也十分重要,要通過公民意識教育達到道德內省、言行一致。
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實踐體驗式課堂
進行思品教育,有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就是實踐體驗式教育,
這種教學方法比較適合中學的思品課堂教育,可以有效地通過教學方法將思品課堂和生活有效結合在一起,而在講述公民意識的內容時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快速理解和應用。
1.模擬思品活動
模擬思品活動是最有成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快速了解思品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讓學生熟悉和理解思品生活。通過模擬思品活動可以讓學生客觀真實地了解到公民意識的重要性,可以讓學生熱衷于對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實施與履行。比如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模擬法院開庭,讓學生扮演法官、律師、原告、被告及陪審團,按照老師設計的有漏洞的劇本進行模擬,看哪位學生可以發現劇本中的錯誤。比如可以在被告無力支付律師費用時設下伏筆,看哪一位同學可以想起“法院將給予法律援助”來為被告申請法律援助。這個案例中知識點雖然超出初中課本內容,但是可以在模擬結束后和學生交流并告知,讓學生得知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都有哪些,此舉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展開課后調查,讓學生更加關注公民意識方面的內容。
2.實踐班級中的思品生活
除了模擬思品生活的一些特殊場景,還可以利用學校一些相關工作來進行教學。如在選班長的時候,要告知全班學生,任何人都有權利來參加選舉,而且任何人也可以被選舉,每一個學生的票都至關重要,因為每一票所代表的都是自己,是他人無法代表的。作為一個公民,就應該有獨立意識和基本人權。雖然初中生沒有成年,不具備法律上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一定要利用學校為數不多的機會來進行公民意識教育。
3.開展頭腦風暴、思維碰撞
任何時候都不要小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只要能積極地調動學生興趣,學生將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快速學習。比如在學習“依法參與政治生活”一課時,可以利用教材中“學校周六補課和收費來展開聽證會”,分別安排學生出演學生、家長、老師、校長、人大代表、新聞媒體等,各方代表要盡力利用公民意識相關的內容來說服他人,展開思維上的碰撞。與此同時,也可以多開展頭腦風暴,讓學生互相啟迪,了解到更多跟公民有關的概念、知識等。
總之,實踐對于開展公民意識教育有著重大的幫助,可以讓學生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讓學習與實踐并駕齊驅、相輔相成,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牢固可靠的基石。公民意識教育目前在我國屬于重中之重,如何能更好地進行公民意識教育,還有待所有思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韓春紅.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綜述[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02).
[2]鄭文春.初中思想品德課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探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3]趙麗,趙芹,肖鴻儒.公民意識的培育:轉型期我國人的現代化的關鍵[J].榆林學院學報,2012(05).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