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梅
摘 要: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由”地馳騁想象,同時,也要掌控好“自由”的度,切莫讓學生的“自由”失去了規則,沒有了導向。
關鍵詞:美術;自由;欣賞
美術作為中小學生必修課程之一,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健康成長中有著重要意義和獨特的作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強調愉悅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增強自信心,養成健康人格。”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也深刻體會到:正因為美術課堂的愉悅性,正因為美術課堂的學習自由,正因為美術課堂充盈著美,而被學生所喜愛。的確,美術課堂相對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而言,真可謂是“自由”的王國。
一、“自由”地欣賞
眾所周知,欣賞從來都是美術課的重要內容。從簡單線條、形狀到色彩,從位置關系、排列組合到表現手法,乃至人或物的思想精神,都要通過引領學生認真觀察來欣賞、感受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可以從自己的認知出發,自由地觀察,個性地理解感受,不受外界干擾,沒有固定模式的束縛,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充滿個性的時空里感受美、欣賞美。
二、“自由”地想象
美術課堂是學生自由放飛想象的地方。美術是一門想象的藝術。許許多多的美術大師們運用自己的畫筆抒發著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這些想象獨具個性,甚至不能被他人所理解。我們的孩子在美術課堂上也可以像他們一樣任性地放飛想象。思維有多寬,天空就有多廣。只要頭腦中有畫面,心里有夢想,就可以自由地暢游世界。心隨想象馳騁、翱翔,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盡情享受一切美好。
三、“自由”地創造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是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學生通過觀察欣賞美,再通過自由大膽的想象進一步感知美,實現對美的自我個性的理解,下一步就需要讓學生及時地自由地表達、個性地創造。
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學生的想象自由大膽、無邊無際,學生的創造更會讓你驚喜連連。他們可以讓綠油油的草地上綻開美麗的七色花,可以讓高大的樹上結滿各種笑臉的果子,可以讓青蛙乘著飛船遨游太空,可以讓太陽照射綠色的光芒,可以讓灰太狼和喜羊羊共進午餐……除了這些怪異的創造外,當然他們也可以用橡皮泥捏出惟妙惟肖的“和諧號”、可愛的小蝸牛,用五彩紙剪出漂亮的窗花、可笑的老頭兒,折出美麗的千紙鶴、小花籃,他們還可以設計制作出好看的書簽、情意濃濃的祝福卡片……
在美術課堂上,學生手腦并用,主動合作,盡情享受著創造的快樂,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增長了智慧、提升了素質,更積累了美好的情感,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個性美。
讀到這里,您一定明白我說的“自由”了吧!“自由”就是充分地尊重個性、張揚個性、發展個性。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由地享受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個性地欣賞、想象和創造。新課程改革提出“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等教育理念,美術課堂是落實這些教育理念的沃土。
作為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自由”發揮的同時,也一定要掌控好“自由”的度,切莫讓學生的“自由”失去了規則,沒有了導向。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弘揚優秀的中華文化。”“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美術教師一定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注重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正確引領,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鍛煉多種能力,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