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春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因此,學好化學關鍵在于做好實驗。實驗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如果實驗現象明顯,將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實驗按教材去做現象不明顯,很難達到目的。為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實驗進行改進創新,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我對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一探究活動中的滅火器進行了改進,下面我從制作材料及工具、制作方法、使用方法、裝置對比四個方面向大家介紹。
一、制作材料及工具
材料:質地較厚實的350 mL塑料瓶、輸液管、注射器、空水筆芯。
工具:剪刀、熔塑槍
二、制作方法
①用剪刀在塑料瓶蓋上鉆一個大小與輸液管一樣的孔,把長約18 cm的輸液管插入孔中。輸液管蓋內一端用火稍烤一下,有利于瓶蓋與輸液管熔合不易脫落。然后,用熔塑槍對輸液管和瓶蓋連接處進行粘接。
②取一只20 mL注射器針筒,上端適當高度去留各半,便于放入和取出操作;下端用其本身的塑料熱封。
③取兩支無色透明塑料空水筆芯,用小圓珠筆芯連接起來,截取適當長度后,用熔塑槍把筆芯的兩端封住。
④把塑料棒放入針筒,針筒對角放入瓶中,擰緊瓶蓋。這樣,一個簡易滅火器就做好了。
三、使用方法
①往塑料瓶中加入約90毫升的飽和碳酸鈉溶液。
②向針筒中倒入約12毫升的濃鹽酸。
③將塑料棒放入針筒中再緩緩地把針筒放入瓶中,擰緊瓶蓋。
④將輸液管對準著火處,迅速把塑料瓶倒過來。
四、裝置對比
課本第130頁滅火器裝置的缺點是:①當把吸濾瓶倒過來時,濃鹽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劇烈,瓶內氣壓驟然上升,易沖開橡皮塞,從而導致操作安全性差。②玻璃儀器相互碰撞,容易破損。
這個滅火器克服了以上的缺點,它的優勢有:
①塑料棒對針筒起了很好的固定作用,使針筒內的濃鹽酸更容易倒出,更快反應,且由于塑料棒在使用中的彈性變形,使得塑料棒在瓶內不會堵住瓶蓋小孔,保證了實驗的安全性。
②裝置密封性好,承受壓力大,不用擔心瓶蓋會被沖出。根據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可以算出,瓶內氣體產生的壓力為5個大氣壓左右,加上小的適當長度的輸液管,保證了理想的噴射效果。
③制作材料都是塑料制品,耐酸堿腐蝕,容易清洗,且不易損壞,可多次使用。
④裝置制作簡單,整體美觀,實驗操作方便,效果明顯,容易推廣。
⑤取材都是生活中常見、易得的材料,部分材料體現了廢物利用,制作成本低。
⑥適合學生進行家庭小實驗。濃鹽酸可用潔廁靈或醋,碳酸鈉可用小蘇打代替,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熱情有很大的作用。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