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加亮 張偉偉
數學猜想是通過已有數據和合理推理所達成的一種假定,猜想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以小見大的作用。猜想中的開放元素,有利于學生拓展思維空間,開闊學習視野;猜想中的豐富感受,則能夠讓學生優化學習過程,快捷解決問題。
一、猜想能夠豐富感受,激發探索欲望
數學學習過程對大多數學生來講,都是相當復雜與枯燥的,因為數學一絲不茍的邏輯思維性質和變化無窮的靈動性,容易令學生跟不上節奏,失去學習控制力,因而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有興趣才會有追求,有探索欲望才會有鉆研精神,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豐富的學習感受,數學猜想正能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方向。學生所熟知的數學學習是按部就班,就像下臺階一樣步步漸進,而猜想能夠為學生建立全新的學習方向,讓學生由一成不變的解題目的,可以多出收獲論證猜想的樂趣,這種合理假設不僅讓學習方法豐富多樣,還能令學生更加投入其中,施展自主能力。此外,單純的步驟解題相當繁瑣乏味,學生難免提不起探究興致,而猜想卻是大膽開放的,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探究的多種可能,也因此讓學生能夠放松學習情緒,催動自主意識,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巨大吸引力,并且愿意主動猜想,抱著積極的情緒去努力證明自己的學習思維能力。
二、猜想能夠開拓思維,培養創造能力
數學學習離不開探索精神,而更為可貴的是創造能力。數學可以說是一個組合、變化的世界,多種多樣的數學元素都可以是學生擴展思維的依據。為此,在數學學習中,猜想為學生的思維前進提供了契機,敢于創造、樂于創造,才能夠形成思維發散,猜想對于思維的調動性遠遠優于順序思考,因為學生能夠依靠猜想來重新集合學習思路,而且這樣的整合并沒有標準答案,可以是多向的,可以反復調整,這相對按部就班的數學學習來說,無疑更具有自主創造性,更加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變化的魅力。在數學學習中,常常被強調的一點就是打開思路,足以可見思維空間對數學學習和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猜想行動本身就是創造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沒有思維禁錮,對學生來說就是最大的鼓勵,猜想對思維創新的開拓性還在于:學生在運用猜想的過程中不僅更徹底地整合了書本認知,還能發散到生活中,讓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調集自己的理解、判斷、決策能力,讓猜想結果泛起思維亮點,讓創造能力高度提升。數學思維雖然邏輯嚴密,但靈感火花也是十分必要的,猜想的大膽假設讓學生的靈感自然而生,創意無限。
三、猜想能夠完善意識,有效解決問題
要學好一門學科,除了知識融合,學習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確、完善的學習意識取決于學生對學科認識的深度與完整度,和學生對學科學習的充分感受也離不開關系,猜想在數學學習中正起到了引導、調控的意識作用。一方面,初中數學學習中,學習方法、思維習慣是牽引學生完成學習過程的重要因素,猜想作為學習方法之一也能夠融入其中,學生一旦熟悉、習慣了猜想方法,就能夠為自己的學習意識增添助力,也因而能夠集中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習過程變得輕松趣味。另一方面,解決問題能力也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重點,解決問題實際上就是對學生知識連貫,思維延伸的綜合考驗。在嚴密、綜合的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被“卡住”,這時候就需要調動各方面的意識來調整思路,大膽創新,充分運用猜想,便是可行之路。猜想中的思維跳躍性往往能夠令學生跳過思維難點,發現思維新方向,從而能夠讓解決問題的過程變得靈活起來。猜想有合理的根據,再加上其本身的跨越性、開放性,可以說猜想是趣味十足的,這也更能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深化猜想意識,讓學習效果更加可喜。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