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梅
21世紀是知識化、學習化的時代。教師的根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因此,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不斷更新觀念,不斷更新方法,始終銘記著“向課堂要質量”,只有高質量的教學,才能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在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呢, 本人結合初中生物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
一、科學地構建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陣地,我大膽嘗試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入手,實行以小組學習為核心、構建自主課堂,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四環六步”課堂教學模式。
四環:
1.創設情境,觸景生思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點撥歸納,深化提高
4.訓練反饋,鞏固提升
六步:
1.提問導入展標
2.自主學習展示
3.合作探究交流
4.點撥歸納深化
5.訓練反饋提升
6.總結整合延伸
此教學模式,第一,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前提,堅持以弘揚學生主體性精神為前提,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看書、質疑、操作、觀察、思考、討論、練習、評價。第二,自主、合作、探究為重點,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特征,以促進學生智能提高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歸宿,以學生素質提高和良好的品質形成為目標,努力構建自主化、活動化的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疑問,充滿生機,充滿活力,更是充滿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逐步形成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質,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1.教師對有效教學的理念和教學策略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
研究促使教師走進“有效教學”,研究“有效教學”,實施“有效教學”。在此過程中,老師們進一步認識到了有效教學的本質,理解了開展有效教學的目的,感受到實施有效教學的必要性。在研究中,他們了解了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生物有效課堂教學實施的基本流程,并且對優化每個流程的有效策略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2.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年多來,我校生物組通過課題研究的引領,教研風氣空前濃厚,教學策略和方法的優化正成為廣大教師數學教學的追求目標。教師們在一次次研究、追尋、反思、改進中,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學能力不斷提升。
(二)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1.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展,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學生的自主及創新學習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在自主性方面,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較實驗前有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顯著增強,課堂中師生互動占整個教學過程的比例增大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不斷提高。
2.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改變了
課堂教學更加生機勃勃了,老師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在民主和諧、愉快合作的學習氛圍中,我們學生的情緒飽滿,學習目的明確,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潛能,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發揮主體作用,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能在教師預習的問題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自己獲取知識或提出問題。對不懂的地方會提出質疑,會主動向我們或同伴尋求幫助或幫助他人。學生變得越來越愛學、越來越會學。
3.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過動手操作、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隨著學習方式的不斷優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不斷增強,課堂上學生搞小動作的少了,專心聽講的人多了;只會傾聽的人少了,會聽善思敢說的人多了;教師說話的時間少了,學生表達的多了;單一評價的少了,學生參與的多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有了很大的改善,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提高了。總之,一個積極向上、緊張有序、和諧文明的課堂氣氛形成了。
今后,我們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重視每個學生的發展,不再戴著“有色眼鏡”把學生分成上、中、下三等,改變教師一貫地運用師威和高高在上的身份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走下講臺來到學生中和學生一起探究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使學生在每節課上都能有所收獲,學而有得。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