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景順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初中體育教學要注重師生的互動性,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滿足學生所需,還要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以重視,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培養其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初中的體育與健康教學要讓學生產生興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學會利用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一、課堂教學要有吸引力
增加教學的吸引力就是使自己的課堂“磁化”,所有教學是有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它與其他的表演藝術有一定的區別。體育課的表演有一定的技巧,它具有和諧、美感及愉悅性,也是教師人格的體現。教師的表演和演員們都是在聲、神、行幾個方面加強藝術修養,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情感。如果學生認為教師的體育課沒有興趣,我們不能責怪學生,要反思自我。為使我們的體育教學更有效,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磁化”自己的課堂,讓學生愛學。有了這樣的“教”和“學”,師生之間有了合力,有了“磁化”效應,師生會達到情感的共鳴。
二、和諧的師生情感有課堂高效的保證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在大家的相互信任與認同中形成的,教師要走入學生的內心,還要深入了解班級情況,師生間人有深入的情感交流,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讓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并分享體育課上的樂趣,在活動中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對體育課更有興趣,更喜歡自己的教師。這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學生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體育學習中的合作學習
體育學習過程中經常需要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比賽,在個體化學習中提高學習者的邏輯判斷能力及推理能力,實現學習的遷移及能力的發展。初中生的體育實踐,最常見的是合作學習,以往的合作主要是教師分工合作,在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合作學習時,某些學生的觀點有可能引發學生以問題的思考,如有不同的觀點可能導致小組各同學間合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學習時,還要進一步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互相合作中增進觀點上的認同,還要在某些觀點的數量、質量上有所促進,讓合作的學生有了情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意識和新奇感。
總之,初中體育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身體條件,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技能訓練,尋找個體差異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及評價方法,并讓每名學生受益。既要了解老師的主導作用,還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是注意師生的互動性,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平峰.中學體育課堂教學點滴體會[J].甘肅教育,2009(01).
[2]蘇滇生.初中體育高效課堂之課堂常規.新思考網,2011(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