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
現代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落實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對教材要創造性地運用,加強生活與教學內容間的聯系。還要做到尊重學生,讓學生有不同看法,并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讓學生學會質疑并培養其主體意識。另外,還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并與他人交流合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及探索精神。為此,我從以下幾點談談數學教學的思考和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對知識的經歷中培養出好奇心,精于課堂情境的設計,課堂的導入還要生動有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每堂課有個好的開頭,可以將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帶進課堂。所以,新課程的導入還要結合初一新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對知識做好鋪墊,并設置臺階和過渡,引起學生的注意,進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了興趣,就會樂學,再輔之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在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情況下,刺激學生各類感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看作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發揮他們的主體意識及能動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是主導者,要讓學生產生主體意識,讓他們學會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及解題方法,在廣泛的數學活動中吸取經驗,并能夠自我發展、愉快發展。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努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教學活動不再是單純的模仿和記憶,在動手實踐與自主合作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學會數學學習的重要方法,數學活動主要是在知識、技能、智力等方面對學生有所啟發,讓學生的情感、意志及信念能夠協調、愉快、和諧地發展。
三、推陳出新,發展思維
基礎知識的豐富和扎實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無知則無能,有知識也未必有能力,為使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會學生知識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并不斷地吸取營養,使學生體會到存在于數學問題中有價值的內容。數學活動是不依常規,并尋求變異的,我們要從不同角度,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思考解決問題,得到有效的答案。主要是流暢地、迅速地、變通地舉一反三,并學會觸類旁通,提出自己的構想和觀點;有獨創性地處理或判斷問題,在此基礎上做到推陳出新。
當學習者有了興趣,懷著愉悅的心情,以積極的態度學習時,對學習活動會更加熱愛,并且真正地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并陶醉其中了。
參考文獻:
[1]黃黎萍.初一數學教學探微[J].吉林教育,2012(35).
[2]田亮.數學課,怎樣上才算有效[J].河北教育:教學,2013(0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