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春
聽、說、讀、寫是學習和運用語言必備的四項語言基本能力,是學生進行交際的重要形式,是他們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基礎和手段。“聽”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技能,是交際活動的核心,同時也是最難提高的一個環節。人類的有聲語言,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全是耳聽口進的語言。聽是語言的基礎,沒有聽,也就沒有語言的交流。因此,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力能力對其今后的發展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意義。
一、重視“學”的內容
聽力教學所講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是影響聽力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文化差異,學生如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習俗及英語語言中所特有的常用表達法,要聽懂地道的聽力材料就很困難。因為在進行聽力內容的理解時,我們會自動運用貯存于長時記憶中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構建相應情景中的圖式,然后依據圖式理解語篇。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滲透于課堂中,多了解和積累英美國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也要力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接近,與我們的生活細節緊密相連,以充分發揮其導向作用,讓學生在鮮活的語言中熏陶,使學生逐漸具備與其心理、生活及知識結構相適應的聽力水平。
二、改進“教”的方法
課堂聽力教學是聽力教學的“主戰場”。學生的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課程教學水平。因此,老師要精心選擇聽力材料。在初始階段,應多考慮學生對所選主題的熟悉程度及文章結構的復雜性,以利于他們應用一定策略,形成正確的圖示加以理解。多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現實生活的情景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且內容上更豐富、充實、有意義。組織的材料在內容上涉及面要廣,形成的多變化能促進學習者聽力的大幅度提高。除了常用的聽對話、獨白、理解語篇、解答問題等形式,還可以采用如:聽寫、聽說、聽猜、聽復、聽譯等形式。同時,在材料的選擇上還要考慮讓學生聽到許多不同的本族語者和非本族語者的講話,讓他們認識到本族語者的發音也并非完全一致,以培養學生地道的語感。
三、加強“聽”的訓練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聽力水平的高低從根本上來講取決于他們自身的學習訓練。而聽寫是訓練能力的一種好手段,它對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很有幫助,因為學生既要能聽懂又要能用文字記錄下來,是需要具備聽力、拼寫和句型結構等技能和知識的。
聽寫的方式可以是填詞,寫課文的句子、段落或課文改寫、縮寫等。書面表達的參考答案也可以作為聽寫的形式,在講評書面表達后,讓學生聽寫參考答案,既聽寫又練寫,這等于讓全體學生按范文重新寫了一遍,更加深了講評和糾錯的印象。
聽寫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聽力興趣與習慣,聽力技巧與能力,以此推動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