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摘 要:把化學問題生活化,提高學生對生活的判斷能力。從用生活故事激發學習興趣,用生活事例體驗化學價值兩個方面探討了高中化學教學的生活化。
關鍵詞:化學教學;生活化;聯系
化學與生活聯系緊密,教師要善于尋找化學知識與生活的銜接點,讓學生去探索研究,深入挖掘教材內涵,鼓勵學生將生活實際與化學知識聯系起來,挖掘、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化學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化學與生活的內在聯系。
一、用生活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生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的成熟階段,他們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喜歡聽故事。高中化學教師用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向學生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把講課內容故事化,造成懸念,寓教于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高中化學很多內容都可以通過故事引入,“原電池原理”用“格林太太的假牙”引入;“元素周期表”用“門捷列夫玩紙牌”的故事引入;“磷的性質”用“鬼火故事”引入等,用故事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學生樂于接受。故事引入,能提高化學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二、用生活事例體驗化學價值
教材中很多化學現象在生活中都有反映,教師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生活知識,增強感性認識。從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事例引入新課,使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蛋白質的性質”教學,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劣質奶粉引起“大頭娃娃”的事例,引出蛋白質的性質。一百多名健康嬰兒,因為喂養劣質奶粉,變得身體瘦弱,四肢短小,腦袋較大,成了“大頭娃娃”。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十幾個“大頭娃娃”夭折。經調查發現是因為嬰兒食用的奶粉有問題。經檢驗,這些嬰兒食用的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大大低于國家標準,由于長期食用劣質奶粉,嬰兒身體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嚴重不足,導致造血功能發生障礙,免疫力下降,內臟功能衰竭,最終死亡。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這些嬰兒的照片,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明白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探究的積極性。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讓學生體驗化學價值,學會用科學的眼光觀察生活、思考生活。
總之,把化學問題生活化,提高學生對生活的判斷能力,深化生活內涵,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化學生活化的價值取向,提升創造能力,逐步形成和發展化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趙艷華.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J].新課程:中學版,2010(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