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才富
摘 要:作業講評,學生完成的參差不齊,從頭講到尾,費時費力不說,又不討學生好:部分學生沒聽懂,部分學生沒吃飽,使得課堂死氣沉沉,學生怨聲載道,致使課堂效率低下;改變作業講評方式,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構建全新的講評課堂模式,這是高中新課程所要求的。
關鍵詞:講評課堂;評改作業;教學思路
新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參與課堂,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倡導合作學習。而筆者所在的農村中學,學生喜歡埋頭讀書,不善表達。高中教學內容繁雜,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必要的作業和測試是教學常規的有機組成部分。可是花去大量的時間從頭至尾評講,不僅浪費時間,影響進度,而且由于學生學情不同:講細了,懂了的學生覺得沒勁;講粗了,錯了的學生又覺得沒聽懂,起不到效果。如果光布置不評講,只貼一張答案,多數學生不會去看,致使作業;布置完全喪失了效果,如果蜻蜓點水,學生印象又不深刻,該錯的地方下次還會錯。如何提高講評課的效率,提升作業講評課的質量,筆者從事高中教學多年,在這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進行了一些嘗試,現總結如下
在評改作業時,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應了然入胸,特別是綜合題部分,應該改細一些,讓學生一下能看出自己掌握的情況,了解自己的不足。在上課時,可先通報一下這次作業(或測試)的基本情況,讓全體學生明白自己的大致位次。對于選擇題,可把答案公布在黑板上自己對答案,然后給2~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根據教師提示去重新審題,弄清題目的要求,材料所給的各種信息或條件。部分題是學生粗心造成的,這個過程一般學生都能找出來,并能搞懂原因,這就會刺激大腦而加深印象,特別是在考試的情況下,印象會更深刻,因為選擇題一般為4分,太多明顯的失誤會嚴重挫傷學生自尊心,從而加深印象,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因為自己發現問題,然后去解決他,比老師反復強調要深刻得多。當學生思考得差不多時就進入下一階段:討論,時間5分鐘左右,方式可同桌,也可是臨近的組成互助小組,也可讓學生自由走動與自己喜歡的同學討論。這樣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學生間因為熟悉而無所顧忌,優秀的學生在為同學答疑中找到成就感。學生間的討論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也可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并且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通過這輪討論,一般較簡單的題和學生容易犯的錯幾乎都能解決。然后進入答疑階段:先讓學生主動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題,說出自己的困惑,剛開始時學生有點害羞,害怕丟丑,不愿意舉手,這時可先讓學生不舉手報出題號,但對于主動的學生要給予充分的愛護和鼓勵: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才能進步。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就能習慣這種方式并喜歡它,提問的質量會明顯提高。然后讓學生主動答疑,剛開始可點名讓做對的優生分享自己對題的理解和解題的思路。由于是學生間的交流也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對于一些難度特別大的題再由老師講解,通常情況下,這樣的題只占20%,這樣極大地縮短了老師講解的時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地位。然后老師就能從容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審題,弄清題意,挖掘材料所給的信息,怎樣將問題與知識聯系起來。
一般情況下,一堂課可以節約5分鐘左右,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又能充分的讓學生參與課堂并喜歡課堂。
新課程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所有的老師參與進來,積極進取,轉變教學思路,也許教育的春天就不遠了。
參考文獻:
徐佩英.構建物理高效講評課堂之我見[J].中學物理,2013(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