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星蘭
戲劇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的綜合藝術。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戲劇文學,指的是供舞臺表演使用的劇本,這里說的戲劇欣賞,指的就是對劇本的欣賞。
一、本單元在語文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單元是高中必修課本中戲劇鑒賞教學的唯一一個單元,相對于詩歌、散文小說的安排比例較小,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單元包括三篇課文:《竇娥冤》《雷雨》《哈姆雷特》。學習本單元,意在培養學生閱讀古今中外戲劇作品的興趣,領悟戲劇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深化學生對中外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等語文綜合素養。
二、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1.以課文為主,引導學生學會概括情節。在概括情節時,要把劇本里的顯在情節和潛在情節都包括進去。
2.要讓學生了解戲劇中的主要矛盾沖突和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劇作中往往有多種矛盾沖突,要讓學生分清哪個是最主要的矛盾,矛盾對立的雙方是誰,以提高學生理解劇情,把握人物的能力。
3.分析、品味語言,理解含義豐富的語句,把握言外之意,體會精彩語句的表現力,提高對戲劇文學語言的感受力。感受作品中的思想、藝術魅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其審美能力。
4.把握和欣賞人物形象。幫助學生走進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深刻理解人物,能恰當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獨特感受,從而把握劇中的人物形象。
三、學生學習本單元面臨的困難
讀劇本,戲劇場面和人物形象都是通過想象產生的,具有間接性。在讀劇本時,讀者憑經驗想象生動的戲劇場面,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閱讀劇本要有“場面感”,還要有穿越時空的想象力。我校學生來自于寧南山區,學生的視野相對狹窄,一方面生活經驗相對匱乏,另外閱讀量少,缺乏想象力,很難營造“場面感”,因此,學習戲劇對他們來說難度不小。“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戲劇中豐富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及主題的多元解讀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困難。
四、本單元的學法指導
1.豐富背景知識,調動參與熱情。采用探究學習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了解關漢卿、曹禺、莎士比亞等作家的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他們作品的理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2.強調誦讀,揣摩語言,獲得體驗。誦讀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通過誦讀,可以加強學生對作品人物語言的把握,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戲劇的誦讀,特別要注意劇本要素的不同特點,引導、鼓勵學生結合語境,體會戲劇中人物語言的動作性,揣摩語言的言外之意,使學生了解語言是怎樣推動情節發展的,進而把握人物形象。
3.讀寫結合、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往往帶有很多的主觀性和個人色彩。學習戲劇單元,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意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采取讀寫結合的形式,以寫促讀,以讀帶寫,通過表達和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
4.突出戲劇特色,增加參與空間。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可以讓學生觀摩戲劇演出,參與課堂表演,編寫課本劇,自編自導,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戲劇的魅力。在多樣的語文活動中,既培養學生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也落實了對鑒賞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鑒賞戲劇作品,學會解讀人物,提高他們欣賞戲劇、表演戲劇的能力。
參考文獻:
郭文杰.新媒體背景下戲劇藝術的現代化發展探析[J].大舞臺,2014(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