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腦炎臨床路徑
【摘要】文章介紹病毒性腦炎臨床路徑。
【關鍵詞】病毒性腦炎;臨床路徑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病毒性腦炎(ICD-10:A86/ G05.1)。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神經病學》(供8年制及7年制臨床醫學等專業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二版)。①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病前1~3周有/無病毒感染史。②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癲癇發作、精神改變、意識障礙和(或)神經系統定位體征等腦實質受損征象。③腦電圖(EEG)顯示局灶性或彌散性異常。④頭顱CT/MRI檢查可顯示腦水腫、局灶性或彌漫性(腦實質)病變。⑤腰穿檢查腦脊液壓力正常或升高,白細胞輕中度增高,蛋白質正?;蜉p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無細菌、結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據。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及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神經病學》(供8年制及7年制臨床醫學等專業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二版)。①抗病毒治療。②糖皮質激素治療。③抗生素治療。④對癥支持治療。
(四)標準住院日
輕癥3~4周,重癥或并發癥嚴重者6~8周。
(五)進入臨床路徑標準
①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A86/G05.1病毒性腦炎疾病編碼。②當病人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③就診時或治療過程中出現昏迷者進入重癥病毒性腦炎路徑,余進入輕癥病毒性腦炎路徑。
(六)住院期間檢查項目
(2)甘油添加量對膜抗拉強度和變形率的影響。稱取玉米秸稈淀粉和聚乙烯醇添加量各6g,加入適量蒸餾水后再依次量取 2mL、3mL、4mL、5mL、6mL甘油于燒杯中,其他試驗操作順序按照1.3.1和1.3.2中的試驗流程進行。
必需的檢查項目:①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②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沉;③心電圖和胸部X線;④腦電圖;⑤頭顱CT/MRI;⑥腦脊液常規、生化、蛋白定量,及病原學檢查。
根據病人病情可選擇的檢查項目:①血氣分析(重癥)、腫瘤全項及相關免疫學檢查;②并發其他感染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細菌/真菌培養及藥敏試驗;③診斷有疑問者檢測血液和尿液毒物。
(七)選擇用藥
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或更昔洛韋或利巴韋林等。
推薦阿昔洛韋靜脈滴注。①成人:阿昔洛韋10~15 mg/(kg?d),2~3次/d,最大劑量30 mg/(kg?d),靜脈滴注,連續應用10~21 d。②兒童:每8 h按體重10 mg/kg,共10 d。最高劑量為每8 h按體表面積500 mg/m2。③對阿昔洛韋過敏者禁用,脫水或已有肝、腎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推薦病毒唑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①成人及小兒10~15 mg/(kg?d),老人10 mg/(kg?d),分2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連用≤7 d。②孕婦禁用,對本品過敏者禁用,有嚴重貧血、肝功能異常者慎用。
可選用的其他抗病毒藥物。①更昔洛韋靜脈滴注:更昔洛韋5 mg/kg,12 h/次,>1 h/次,療程14~21 d。對本品或阿昔洛韋過敏者禁用,腎功能減退者劑量應酌減。②免疫球蛋白0.4 g/(kg?d),連用5 d。
抗癲癇藥物:依據癲癇發作類型選用,據病情調整用量。魯米那鈉肌內注射,丙戊酸鈉、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口服。
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或甲基強的松龍等。
推薦地塞米松靜脈滴注,10~20 mg/d,1次/d,靜脈滴注,連用5~7 d,后改為強的松30~50 mg/d,口服1次/d,病情穩定后每3~5 d減5~10 mg,直至停藥。
推薦甲潑尼龍靜脈滴注,重癥時采用沖擊療法,500~1 000 mg/次,1次/d,靜脈滴注,連用3 d,后改為強的松30~50 mg/d,口服1次/d,以后每3~5 d減5~10 mg,直至停藥。
糖皮質激素禁忌證:對腎上腺素皮質激素類藥物過敏者,嚴重的精神病史,活動性胃、十二指腸潰瘍,新近胃腸吻合術后,較重的骨質疏松,明顯的糖尿病,嚴重的高血壓,未能用抗菌藥物控制的病毒、細菌、真菌感染,全身性真菌感染,血栓性靜脈炎,活動性肺結核。
抗菌藥物:經驗性用藥或根據病原學結果用藥。
對癥治療和防治并發癥相關藥物。
(八)出院標準
①病情平穩,神經功能缺損表現有所好轉或基本恢復;②并發癥得到有效控制。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病人出現呼吸肌麻痹,需機械通氣治療;頻繁癲癇持續發作或癲癇持續狀態;嚴重感染等并發癥須進入ICU治療。
在崗培訓園地
收稿日期:(2016-01-10)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2-0019-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2.009
【中圖分類號】R681.8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