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作者單位:110870 沈陽,沈陽工業大學醫院
?
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Ⅱ度燒傷病人的效果
李喆
作者單位:110870 沈陽,沈陽工業大學醫院
【摘要】目的 探討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Ⅱ度燒傷病人的效果。方法 選取沈陽工業大學醫院2009—2014年收治的Ⅱ度燒傷病人19例,分為觀察組10例和對照組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病人肉芽生長時間、愈合時間、滲液量及疼痛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平均應用負壓引流敷料(2 500±300)cm2,更換負壓引流裝置(3.2±0.9)次,引流時間(9.8±3.1)d。結論 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Ⅱ度燒傷可以有效縮短病人創面肉芽生長時間和愈合時間,減少滲液量并緩解疼痛感,尤其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關鍵詞】燒傷;Ⅱ度;治療;負壓封閉引流術;效果
燒傷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損傷性疾病。燒傷形成后,應及時對創面進行處理。輕微燒傷者創面可自愈;嚴重燒傷者,需要給予較復雜的處置,如清創、抗感染、補液、糾正休克、植皮等[1]。目前,臨床上對燒傷的治療手段較為有限,尤其是對于嚴重燒傷者,傳統植皮治療周期長、創面易感染、愈合較慢。近年來,負壓封閉引流術以其療效確切、操作簡單等優點,越來越多的應用于燒傷的治療。筆者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Ⅱ度燒傷病人19例?,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9—2014年收治的Ⅱ度燒傷病人19例,均為熱源燙傷,男12例、女7例;年齡17~45歲;平均(31.2±12.7)歲;就診時間1~9 h,平均(4.8±3.1)h;氣體燒傷5例、液體燒傷11例、固體燒傷3例;淺Ⅱ度9例、深Ⅱ度10例;燒傷面積15%~20%,平均(17.5±2.8)%。隨機分為觀察組10例和對照組9例。觀察組:男6例、女4例;年齡(31.0±12.7)歲;就診時間(4.8±0.1)h;氣體燒傷3例、液體燒傷5例、固體燒傷2例;淺Ⅱ度、深Ⅱ度各5例;燒傷面積(17.6±3.7)%。對照組:男6例、女3例;年齡(31.4±11.5)歲;就診時間(4.7±2.8)h;氣體燒傷2例、液體燒傷6例、固體燒傷1例;淺Ⅱ度4例、深Ⅱ度5例;燒傷面積(17.3±2.4)%。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能配合隨訪。
1.2 治療方法 所有病人接受常規治療,包括徹底清創、保護創面、抗感染、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首先,將負壓封閉引流專用敷料按創面大小修剪后貼附于創面并縫合,確保敷料與需要引流的創面充分接觸,不留空隙,擦拭創面周圍皮膚后用生物半透性薄膜粘貼并密封整個創面。連接敷料的硅膠管根據需要用三通管將所有引流管合并為一個出口,與中心負壓引流裝置連接,調節最佳負壓值盡量保持負壓恒定,持續負壓吸引1~2周。之后根據創面恢復情況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措施。

表1 兩組病人治療情況比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創面的肉芽生長時間、愈合時間、術后10 d滲液量及疼痛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校驗水準α=0.05。
兩組肉芽生長時間、愈合時間、滲液量及疼痛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均未出現休克、全身感染、敗血癥、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內環境紊亂、死亡等。觀察組應用負壓引流敷料(2 500±300)cm2,更換負壓引流裝置(3.2±0.9)次,引流時間(9.8±3.1)d。觀察組1例出現敷料部位瘙癢及紅腫,予以紅霉素軟膏涂抹后緩解。
燒傷形成后,由于局部組織損傷,滲出液較多,加之感染和結痂等因素,創面愈后較慢。即使創面愈合,仍有汗腺、皮脂腺等分泌物殘留于真皮內,導致腺體繼發性阻塞,成為繼發感染、潰瘍的潛在誘因[2]。負壓封閉引流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治療燒傷方法,該法采用負壓敷料完全覆蓋創面,外覆聚胺甲酸乙酯薄膜后形成暫時性的機械屏障,降低了外界細菌的入侵機會[3]。在敷料的作用下,局部滲出液被有效吸附,防止滲液長時間聚積,有利于創面保持干燥狀態,促進創面愈合。
現將負壓封閉引流術的臨床應用經驗介紹如下。①在實施負壓封閉引流術前,應對創面進行徹底清創,將壞死組織清除,并注意保持創面周圍皮膚干燥,以利于貼膜對創面進行封閉;②保證穩定的負壓,負壓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創面的愈合;③密切觀察引流物的顏色及量,防止創面出血及管道阻塞的發生;④術后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營養支持治療,并選擇敏感抗生素預防感染,有效防治低蛋白血癥及電解質紊亂。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采用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Ⅱ度燒傷,可以有效縮短病人創面肉芽生長時間和愈合時間、減少滲液量、緩解疼痛感,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文濤,何國,張文仕,等.封閉負壓引流術在燒傷植皮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13(1):12-13.
[2] 劉兵,鄒勇,余明.VSD負壓封閉引流術聯合高壓氧治療燒傷后感染性創面的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4,20(12):1973-1975.
[3] 蘇衛國,王平麗,魏瑩,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對重度燒傷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療效評價[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34(2):184-188.
歡迎廣大作者踴躍投稿!
臨床經驗薈萃
收稿日期:(2015-10-16)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2-0061-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2.031
【中圖分類號】R644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