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霖(山東省泰安市腫瘤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
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干預肺癌患者焦慮狀態與睡眠質量的影響
謝曉霖
(山東省泰安市腫瘤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探討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干預肺癌患者焦慮狀態與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擇肺癌患者100例,給予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干預,比較護理干預后圍手術期負性心理及睡眠質量。結果 ①舒適護理干預后患者平均焦慮指數、抑郁指數分別為(71.33±11.38)、(63.18 ±10.29),均較干預前的(44.76±9.46)、(42.81±9.74)明顯改善;②舒適護理干預后PSQI指數為(7.58±1.21),較干預前的(16.45±2.72)明顯減低;③舒適護理干預后睡眠障礙率為34%,較干預前的82%,明顯降低。結論 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負性心理狀態,改善睡眠有明顯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肺癌;圍手術期;焦慮狀態;睡眠質量;影響
肺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惡性疾病,手術治療是根治該疾病的首先方案[1]。我院針對該類患者實施具有針對性的舒適護理干預,以期糾正其負性心理影響,改善睡眠,收到良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1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66例,女34例,年齡46~68歲,平均(57.58±8.65)歲,其中中央型52例、周圍型48例,鱗癌59例、腺癌38例,鱗腺癌3例。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術前影像學及術后檢查證實為Ⅰ~Ⅱ期肺癌;②身體素質良好,可耐受麻醉及手術治療;③遵醫行為良好,服從醫護人員管理。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功能不全等其他慢性內科疾病者;②合并神經系統、精神疾病而影響抑郁或焦慮指標評價者;③以往存在睡眠障礙者;④遵醫行為較差者。
1.3 舒適護理方法:①生理舒適護理:a.營造良好的病室環境:病室布置盡量家庭化、溫馨化,溫濕度調制適宜,維持病區安靜,診療操作盡量輕盈,患者之間使用屏風分隔,保持床鋪平整、干凈,根據季節選擇厚薄適中的被褥;b.合理化安排常規護理:輸液、測量血壓、體溫等護理盡量安排在白天,盡量避免或減少夜間輸液量,如需夜間輸液,則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原則上,選擇滴注時間較長的液體安排在夜間,避免頻繁更換液體。c.做好睡前護理:指導患者睡前飲用適量熱開水、牛奶等熱飲,幫助患者用熱水洗腳、洗漱,指導家屬給予患者輕度按摩,使其身心放松,誘導入睡。d.根據需要給予止痛、鎮靜藥物:對術后疼痛嚴重的患者給予適量鎮痛藥物,對睡眠障礙的患者則給予適量鎮靜藥物;⑤選擇性控制睡眠:對病情穩定的患者,盡量減少其白天睡眠的時間;②心理舒適護理:加強與患者交流,責任護士每天與患者交流溝通不少于3次,致力于建立良好的護患信任關系。③社會舒適護理:a.加強正面病例宣傳:與患者分享治療成功的病例,講解該類患者自我保健方法,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b.避免負性因素影響:避免患者之間隨意談論病情,尤其是談論不良病案,告知家屬不得在患者面前討論治療費用、手術風險等。c.鼓勵家屬陪同:在患者術前或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適當放寬家庭探視,使其獲得充足的安全感;
1.4 觀察指標:所有患者均于住院第1天與舒適護理干預1周后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焦慮指數,參照匹斯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價表評估睡眠質量指數,根據睡眠指數評價睡眠障礙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應用醫學統計軟件SPSS19.0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如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舒適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焦慮指數、抑郁指數比較:舒適護理干預后患者平均焦慮指數、抑郁指數分別為(71.33±11.38)、(63.18± 10.29),均較干預前的(44.76±9.46)、(42.81±9.74)明顯改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0.236,t2=8.456,P<0.05)。
2.2 舒適護理干預前后患者PSQI指數比較:舒適護理干預后PSQI指數為(7.58±1.21),較干預前的(16.45±2.72)明顯減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386,P<0.05)。
2.3 舒適護理干預后患者睡眠障礙情況比較:舒適護理干預后睡眠障礙率為34%,較干預前的82%,明顯降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88,P<0.05)。
“舒適護理”是近年來提出的一種整體性、個性化、有效的新型護理模式,該種護理模式以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其生理、心理以及靈性達到最愉快狀態,或最大可能縮短不愉快時限,降低不愉快程度為主要目的,包括生理、心理與社會舒適護理三個方面。
徐佩君等[2]對老年胃癌手術患者采取舒適護理干預,發現該種護理方法可有效改善該類患者的焦慮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針對100例肺癌圍手術期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干預,發現肺癌患者圍手術期內給予舒適護理干預后1周后其焦慮指數、抑郁指數及睡眠質量指數較干預前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睡眠障礙率由干預前的82%,下降至34%,充分說明舒適護理應用于肺癌患者同樣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分析原因認為,生理舒適護理以肺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為理論基礎,強調改善病室環境,營造輕松的氛圍,尊重作息規律,合理的安排護理措施,同時根據需要適當的給予止痛鎮靜藥物及睡前干預,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促進睡眠。心理護理以增強護患信任為基點,護理人員可及時獲知患者的各種顧慮,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及安慰,可有效增強其戰勝病魔的信心,減少焦慮與抑郁情緒,同時對改善睡眠也有一定效果??傊?,舒適護理有助于減輕肺癌患者圍手術期生理、心理痛苦,減輕其焦慮情緒,改善睡眠質量,對患者獲得良好預后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楊宏.舒適護理模式在肺癌化療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64-65.
[2] 徐佩君,徐梅,耿息風.舒適護理在老年胃癌手術患者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4,40(11):1363-1364 .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