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口服聯合外洗治療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研究
李霞郜志宏
(山西晉城煤業集團總醫院,048006)
【關鍵詞】周圍神經病變;中藥口服;中藥外洗;化療;臨床研究
化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臨床使用的化療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有些嚴重不良反應是限制藥物劑量或使用的直接原因。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患者過早停止化療最常見原因之一,接近1/3的癌癥患者會發生CIPN,癥狀從刺痛感和麻木到集中到手腳的刺痛。雖然還未從分子水平明確其產生的原因,但我們可以確定像鉑類和紫杉烷類等幾種化療藥物可以破壞外周神經系統。目前,還沒有藥物能完全緩解CIPN所致的疼痛[1]。近年來,我們采用中藥口服聯合外洗治療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一般資料
選取2013—2014年因化療而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患者60例,其中胃癌31例,結腸癌12例,直腸癌7例,乳腺癌10例;其中運用奧沙利鉑50例,運用紫杉醇10例。治療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43~67歲,平均57.1歲;周圍神經病變分度:Ⅰ度12例,Ⅱ度15例,Ⅲ度3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6~69歲,平均58.2歲;周圍神經病變分度:Ⅰ度14例,Ⅱ度15例,Ⅲ度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種分布、使用藥物及周圍神經病變分度構成比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周圍神經病變分度標準[2]。0度:正常;Ⅰ度:感覺異常和(或)腱反射減弱;Ⅱ度:嚴重感覺異常和(或)輕度無力;Ⅲ度:不能耐受的感覺異常和(或)顯著運動障礙;Ⅳ度:癱瘓。
治療方法
治療組:中藥口服聯合外洗。內服方:黃芪30 g,雞血藤30 g,黨參20 g,獨活15 g,丹參20 g,桂枝10 g,當歸10 g,牛膝15 g,赤芍20 g,王不留行15 g,僵蠶10 g,絲瓜絡10 g,絡石藤10 g,全蝎10 g,海風藤15 g,羌活15 g,生姜3片,大棗5枚。隨癥加減。水煎300 mL,分2次口服,每日1劑。外洗方:紅花30 g,透骨草30 g,地龍15 g,細辛5 g,川芎20 g,附子10 g,水蛭10 g,土鱉蟲10 g。水煎2000 mL,煎后先熏蒸四肢,待水溫降至40℃左右時,再搓洗四肢,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
對照組:口服甲鈷胺0.5 mg,每日3次,療程同治療組。
治療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周圍神經病變分度減輕1度及以上者;有效:自覺癥狀減輕,但周圍神經病變分度無減輕者;無效:自覺癥狀及周圍神經病變分度無減輕者。
結果:治療組顯效20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7%。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1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66.7%。
討論
化療是腫瘤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引起神經病變的抗腫瘤藥很多,幾乎所有的抗腫瘤藥物都被認為有神經毒性,代表性的有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長春新堿、順鉑、奧沙利鉑、紫杉醇等。CIPN屬中醫學“血痹”范疇,其病因是藥毒傷絡。其病機是藥毒傷絡,導致氣絡痹阻,絡氣郁滯而致絡脈瘀阻,不通則痛,氣血失榮而致四肢麻木。CIPN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以陽氣虧虛為主,標實以瘀血阻絡為主。腫瘤患者,本以正氣不足,氣血虧虛為主,正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腫瘤就是由于正氣不足,氣血虧虛,無力清除癌毒,致癌毒與瘀血互結日久而形成。再兼化療藥物多為大毒之品,其性峻烈,易耗傷元氣,致元陽虧損,故應采用益氣通陽之法以治其本。陽氣不足,推動無力,絡氣郁滯,“氣滯則血瘀”,最終導致絡脈瘀阻,“絡以通為用”,故應采用化瘀通絡以治其標。總之,CIPN的治法應以益氣通陽、化瘀通絡為主。
內服方中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益氣溫經、和血通痹。藤類藥物大多具有通經活絡、舒筋止痛之功效,是治療絡病的常用藥物,故在方中加用雞血藤、海風藤、絡石藤,不僅有通絡作用,而且有散結之功;黃芪、黨參有補益元氣之功,不僅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且有補虛通絡的作用;桂枝、獨活、羌活可散寒止痛,用以緩解疼痛以治標;當歸、赤芍、丹參、牛膝、王不留行、絲瓜絡可通經止痛,標本兼顧;蟲類藥為血肉有情之品,《臨證指南醫案》指出:“凡蟲蟻皆攻,無血者走氣,有血者走血”,其作用峻猛,非草木金石可比,其藥性善走竄,剔邪搜絡,可攻堅破結,活血祛瘀,搜風通絡,是治療絡病的必備之品,方中選用了搜風通絡之全蝎、僵蠶;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溫經,活血通絡之功。外洗方中用紅花、川芎通經止痛;地龍搜風通絡;辛味藥辛香走竄,能散能行,具有行氣通絡的功能,故用細辛以辛溫通絡;附子、透骨草散寒止痛;水蛭、土鱉蟲祛瘀通絡;全方共奏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功。內服方用于整體調整,使患者全身狀況得以改善;外洗方作用直接,藥物直達病所,可立即起效,緩解癥狀。內外合用,標本兼治。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黃芪不僅可通過調節機體免疫而抗腫瘤,且有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抑制腫瘤血管的形成、促進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能夠改善周圍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抗缺氧能力,可減輕化療對機體各種功能細胞的殺傷,提高細胞免疫能力;雞血藤有調節免疫、抗腫瘤、抗氧化等作用;黨參有增強網狀內皮細胞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獨活有抗腫瘤、抗炎、鎮痛作用;丹參有改善微循環的作用;桂枝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過敏作用;當歸有免疫功能增強作用,鎮痛、抗炎和抗損傷作用;牛膝有抗炎鎮痛、抗腫瘤、增強免疫調節作用;赤芍有鎮靜止痛、抗炎解痙作用,可促進血管內皮功能恢復,緩解血管收縮,改善神經細胞營養不良,誘導癌細胞凋亡;王不留行有消炎鎮痛作用;僵蠶有抗凝、抗血栓、抗腫瘤作用;絲瓜絡有抗炎鎮痛作用,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絡石藤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炎鎮痛作用;全蝎有鎮痛、抗腫瘤、抗血栓、免疫調節作用;海風藤有抗炎鎮痛、局部缺血組織保護、抗氧化、抗腫瘤作用;羌活有解熱消炎鎮痛、抗血栓作用;紅花有抗血栓、擴血管作用,對神經損傷有保護作用,可增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有抗炎作用;透骨草有抗腫瘤、抗炎鎮痛作用;地龍有溶血栓和抗凝血、鎮靜解熱、抗炎鎮痛、抗腫瘤、增強免疫等功能作用;細辛有解熱鎮痛作用;川芎有抗氧化、鎮靜止痛、抗腫瘤作用;附子具有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和擴血管作用,抗炎鎮痛作用;水蛭有抗凝血、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土鱉蟲具有溶解靜脈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作用。
本研究結果表明,運用中藥口服聯合外洗治療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療效顯著,明顯優于口服西藥甲鈷胺治療,是目前治療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行之有效的方案。
參考文獻
[1]潘燚,牛飛玉,蘇文媚,等.2012年臨床腫瘤學重大進展——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報告[J].循證醫學,2013,13(1):25.
[2]孫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45.
[3]王剛,李彩霞,陳俠.針刺結合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化療后周圍神經損害32例[J].湖南中醫雜志,2011,27(2):55.
(收稿日期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