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藥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42例臨床觀察
郭秀瓊
(四川省雅江縣人民醫院,627450)
【關鍵詞】慢性淺表性胃炎;藏藥治療;臨床觀察
藏醫認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是由于外邪犯胃、飲食不節、情志失調、脾胃功能失調及藥物損害等各種原因導致人體的“三因”失調而引起的胃部病變,藏醫學《四部醫典》中的胃病便將胃病分為十多型,而本文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以西醫的診斷方式,借助現代西醫臨床輔助檢查等手段而確診慢性淺表性胃炎后,以藏醫藥的治療方式為主要手段而進行的臨床觀察。西醫中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胃黏膜層見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慢性炎癥細胞浸潤的慢性胃炎。西醫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這類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慢性淺表性胃炎長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控制,將可以發展成慢性多灶萎縮性胃炎,治療起來就比較麻煩。慢性淺表性胃炎多數患者癥狀不明顯,癥狀主要表現為上腹痛或上腹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均選自2013年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42例患者均因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適,上腹脹、惡心嘔吐、納差、厭食、乏力、消瘦等癥狀前來就診,全部患者都做過胃鏡檢查后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再結合藏醫學的診治理論來進行分型診治。進行臨床觀察的患者共42例,其中2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大71歲,最小10歲,平均40.5歲;病程最長的10年,最短的6個月。
治療方法
治療以藏醫學的理論來進行分型治療,本文主要以“三因”和寒型、熱型來進行分類治療,“三因”型即“三因”中的“龍”型、“赤巴”型、“培根”型。
“龍”型主要表現以腹脹、噯氣、早飽為主;“赤巴”型以腹痛或上腹部不適為主;“培根”型者飯后腹痛明顯,時有嘔吐、納差、厭食為主。
藏藥以服用坐珠達西,十五味黑藥膠囊(丸),智托潔白丸為主。“龍”型患者配服阿嘎杰巴;“赤巴”型配服帝達八味或帝達類藥;“培根”型患者配服色志昂巴等色志類藥。
坐珠達西主要功效:疏肝、健胃、愈潰瘍、消腫。十五味黑藥膠囊(丸)的作用:消積止痛、理氣和胃、助消化、調胃腸功能。智托潔白丸的功效:清胃熱、制酸、止咳、調“三因”等作用。
體弱消瘦的患者,可服用仁青芒覺兩日1粒,起到解毒益肝養胃的作用,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體質的作用。食欲不振的患者,服用石榴制劑類的藥物來提升胃火助消化,改善食欲低下。上述藏藥配伍用來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顯著。連續服用10 d為1個療程,病史長短和個體差異來確定治療時長,治療期間注意休息,忌酸、辣、生、冷以及刺激性食物,定時定量用餐,少吃多餐。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顯效:癥狀消失或主要癥狀基本消失,體能、食欲恢復正常,能夠參加正常的體力活動和正常工作,胃鏡檢查和HP檢測結果正常。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除,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無效:和治療前相比,癥狀和體征各方面均無明顯變化。
結果:顯效30例,占71%,有效10例,占24%,效果不明顯或無效2例,占5%,總有效率占95%,無惡化者。
討論
大多數慢性淺表性胃炎是由于飲食不節,飲食不規律,常食用生、冷、硬或辛辣刺激性食物,或過飽過饑,或情志失調,精神緊張,導致“三因”失調而出現胃淺表性病變。治療以調“三因”、健脾胃、助消化、化痞、保護胃黏膜為主。多數患者均取得臨床治療理想成效。
(收稿日期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