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摘要】文章主要介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機制、診斷及治療。
【關鍵詞】一氧化碳;中毒;病因;機制;診斷;治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較常見的生活性和職業性中毒。在生產和生活中如不注意煤氣的密閉和環境的通風,吸入過量的一氧化碳(CO)后可發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①工業上高爐、煉鋼、燒窯時,爐門關閉不嚴等;煤氣管道泄漏。②生活中,使用煤爐取暖、燃氣熱水器淋浴、進行食品燒烤及涮火鍋時等,通風不良;在密閉的車庫內,汽車發動機排出的廢氣。③火災現場吸入煙霧。④長時間在吸煙環境中。
主要是引起細胞和組織缺氧。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Hb)結合,形成的碳氧血紅蛋白(COHb)不能攜帶氧。使血氧不易釋放,引起細胞和組織缺氧;可直接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進一步干擾線粒體及細胞功能;與肌紅蛋白結合,使心肌缺氧,導致心肌收縮力下降;使白細胞黏附到腦的微血管,引起腦脂質過氧化,可導致神經后遺癥的發生。
3.1病史 吸入高濃度一氧化碳病史。
3.2臨床表現 中毒程度分3級。
3.2.1輕度中毒 類似“感冒”的癥狀,病人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乏力等,原有冠心病的病人可出現心絞痛。如及時吸入新鮮空氣,癥狀很快消失。
3.2.2中度中毒 表現有胸痛、視物不清、認知障礙、定向力異常;昏迷時,對疼痛刺激可有反應,瞳孔對光反射和角膜反射遲鈍;皮膚黏膜可有櫻桃紅色;氣促,脈快,可出現血壓下降。
3.2.3重度中毒 深昏迷,各種反射消失。部分病人體溫升高達39~40℃。可有腦水腫、休克、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驚厥、肺水腫、上消化道出血;受壓部位皮膚可出現紅腫和大水皰及筋膜間隙綜合征;急性腎小管壞死和腎衰。
一氧化碳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胎兒血紅蛋白更易與一氧化碳結合,可達母體水平的2倍,故孕婦中毒可致胎兒大腦發育不全、死胎等。
遲發性神經后遺癥:部分急性中毒病人在意識障礙恢復后,經過2~40 d的假愈期,又出現神經精神癥狀。如精神意識障礙、錐體外系神經障礙、錐體系神經損害、大腦皮質局灶性功能障礙、周圍神經病。
3.3輔助檢查 血液碳氧血紅蛋白>10%有診斷意義。
3.4診斷要點 根據病人有吸入高濃度一氧化碳病史,突然發生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表現,皮膚呈櫻桃紅色,結合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升高,即可診斷。
將病人置于空氣新鮮的環境,保持氣道開放。
4.1氧療
4.1.1氧氣 吸入氧氣,加速碳氧血紅蛋白解離,增加一氧化碳排出。
4.1.2高壓氧 ①絕對適應證:意識喪失;抽搐;昏迷;意識變化。②相對適應證:給氧治療后2~4 h,有持續性神經系統癥狀;孕婦;持續性心肌缺血;碳氧血紅蛋白增高。
4.2換血療法 危重者可放血以棄去碳氧血紅蛋白血液,輸入新鮮血得到氧合血紅蛋白(HbO2)。
4.3對癥、支持療法 ①防治腦水腫:脫水療法,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靜脈滴注。呋塞米(速尿)20 mg靜脈注射,或應用糖皮質激素。②營養腦細胞:應用能量合劑、胞二磷膽堿等。③冬眠療法:適合于高熱、抽搐的病人。配合冰帽、冰袋,使溫度控制在32℃左右。④加強護理:昏迷的病人,定時翻身,防止褥瘡和肺炎;注意營養,必要時鼻飼。⑤心電監護:低血壓時,應輸液。
①中度中毒以上就應轉診。即血中碳氧血紅蛋白濃度>30%,表現有胸痛、視物不清、認知障礙、定向力異常、體溫升高、皮膚黏膜可有櫻桃紅色;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驚厥,氣促,脈快,血壓下降;昏迷,或反射遲鈍;孕婦中毒。②遲發性神經后遺癥應轉診治療。
【病史】 男性,20歲,以“他人發現意識不清2 h”被運來急診。2 h前他人發現病人在其所住平房內臥床不起,意識不清,呼之不應。既往健康。
【查體】 體溫36.5℃,脈搏80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壓120/68 mm Hg。意識不清,壓眶無反應,瞳孔等大,直徑3.0 mm,光反應良。口唇無發紺,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啰音,心律整,心率80次/min。腹軟,肝脾未及。左大腿外側皮膚腫脹,表面粉紅有水泡。
【輔助檢查】 血液碳氧血紅蛋白(COHb)50%。
【診斷】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治療】 氧療,最好高壓氧;對癥及臟器功能支持。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5-0061-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5.032
收稿日期:(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