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賢
摘 要:“問題導學七要素”教學模式沒有固定的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以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為核心,以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為重點,以教師的引導點撥為基礎,在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技能的專項培訓的基礎上,最大效益化地實現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
關鍵詞:模式;導學問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3-0060-01
一、“問題導學七要素”教學模式的提出
做了十幾年的教師,對于課改中出現的各種琳瑯滿目的模式,我經歷著參與、失落、茫然、漠視直至不屑一顧。課堂上,我曾一味地追逐流程的完善,而使課堂流于形式;也曾在課上演繹著精彩,在課下疲于奔命。我急于找到一種比較穩定、有效、易于操作,既適應于自己的教育對象,又適用于自己的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技巧,終于,學校歷時三年提出的“問題導學七要素”教學模式讓我看到了光明。所謂“問題導學七要素”是指引導自學→小組合作→互動交流→知識梳理→階梯練習→過關檢測→學習評價。
二、“問題導學七要素”模式分析
“問題導學七要素”模式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要求、一些參考,它僅僅指引著一個方向,而更多的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填充,去發散。在這個模式中,沒有固定的要求我們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完成什么,而是直白地告訴我們一節好課應該具備哪些要素,我們不再計較于每個環節出現的時機、方式,而只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在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技能的專項培訓的基礎上,最大效益化地實現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比如,在教學《花鐘》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提出梳理出兩個導學問題:其一,怎樣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其二,找一找第一自然段中描寫花開的句子,說一說這些句子美在哪里?導學問題明確后,進而采用朗讀、對比發現等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合作等形式,最終梳理出段意串聯法及擬人、豐富詞語的運用,變換的句式等寫法的好處的學習要點,并最終通過描寫一些花開花時的樣子來對本節課進行過關檢測。
其實,“問題導學七要素”教學模式的優點遠不止于此,無論是語文教師,還是數學教師,抑或是英語、科學、品德教師,都在嘗試著進行“以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為核心,以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為重點,以教師的引導點撥為基礎”的“問題導學七要素”教學模式。但一開始“問題導學七要素”模式進行得并不順利,因為“導學問題”一定是基于學生的問題產生的,應該由學生先提出來,再由師生共同分析并整理出來。而我們的學生還不善于提出問題,他們的問題要么關注細枝末節,要么干脆脫離學科本源,而這一現象具有普遍性,成為了教師和學生亟待解決的問題。學校及時發現了教師的這一困惑,先后組織了“什么樣的導學問題是有效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主題研修活動。通過研修,教師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清楚的認識。我們先給予學生示范,讓他們明白什么問題才是有效問題,是好問題。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幫助,真正地教會學生提出問題。這樣,一節課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設計整理導學問題,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了,學習方法得當了,教師的教自然會輕松起來。但與之對應的是教師的備課變得不再輕松,我們由原先單純地關注本,關注課堂中教師的語言,提升為去關注學生,有意識地在備課時去備學生的質疑,備如何引導學生提問,怎樣教給學生提問的策略準備,更多地關注他們方法的掌握,也從根本上使教師自己得以發展,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可以說,“問題導學七要素”教學模式使教師努力做到自悟、自省、自強,也在努力實現著“問題導學七要素”教學模式真正的價值。
相對于教師,學生的表現更加可圈可點。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他們的學習形態更加系統化。主要表現在學生比以往更積極思考,互相合作,善于表達,能短時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我們都知道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在課堂上教師要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從什么角度提出問題。從原則上說,學生的問題應當圍繞學科教學目標去提。同時,問題的提出刺激了學生們的主動探究,使他們敢于表達、樂于表達。
而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形式又為課堂提供了活力,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這種學習形式更利于學生獨立思考,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于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合作學習的效果不但在課堂上顯現出來,在班級管理中也凸顯了它的作用。在我們學校,采用小組評價的模式,每周一個管理主題,讓學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結束語
集眾家之長,遵循教育規律,真正回歸教育以“人”為核心的理念,這就是學校提出的“問題導學七要素”教學模式的美好愿景。三年多的探索實踐,自主發展的平臺。如果說課堂就是一個舞臺,有了這個模式的依托,就能給學生一個舞臺,讓他們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溫儒敏.語文課改要摸清底細,直面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13(02).
[2]曾麗琴.語文導學案“變式”問題探討[J].語文月刊,2012(04).
[3]孫桂華.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中問題導學法初探[J].成才之路,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