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擬經驗方·
麻杏二三湯化裁治療痰濕阻肺型小兒肺系病證
郭冉冉指導老師:秦艷虹
(山西中醫學院,太原 030024)
麻杏二三湯為名老中醫焦樹德教授所創,由炙麻黃、杏仁合二陳湯、三子養親湯加減而成,常用于治療老人慢性支氣管炎氣逆咳喘痰多,舌苔白膩、脈滑者[1]。原方由炙麻黃、杏仁、化橘紅、半夏、茯苓、萊菔子、蘇子、白芥子、訶子、甘草、茶葉組成。方用訶子、茶葉用以治療支氣管哮喘發作期及哮喘性支氣管炎之舌苔不黃、不口渴、大便不干者[2]。秦艷虹老師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結合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認為訶子收斂之力較強,多用于治療長期慢性咳喘,小兒臟氣清靈,少有久病痼疾,不像成人疾病遷延難愈,對于小兒而言易于斂邪,遂去訶子,加細辛、桔梗溫肺化飲,宣肺排痰,將麻杏二三湯進行化裁,自擬成方,以炙麻黃6~8 g,杏仁6~8 g,陳皮8~10 g,姜半夏6~8 g,炒萊菔子8~10 g,蘇子8~10 g,白芥子6~8 g,細辛2~3 g,桔梗8~10 g為基礎方,根據患兒全身癥狀及體重、年齡等綜合因素進行加減應用。
組方精當,配伍嚴謹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幼幼集成》記載:“因痰而嗽者痰為主,主治在脾;因咳而動痰者,咳為重,主治在肺。”肺主行水,脾主運化水液,脾與肺為母子之臟,痰濕咳喘疾患與肺脾兩臟密切相關,方中炙麻黃性溫宣肺平喘,杏仁味苦,降氣平喘,《本草便讀》中提到杏仁:“凡仁降氣,故功專降氣,氣降則痰消嗽止。”“善治痰者,必先治氣”,麻杏配伍一宣一降,使肺之宣降功能正常,表里上下樞機和暢,氣機條達,則咳喘自消。“治濕不理脾,非其治也”,陳皮配姜半夏,健脾燥濕,理氣化痰,共除脾困濕滯,以斷生痰之源;蘇子降氣行痰,白芥子暢膈行痰,萊菔子消食行痰,細辛溫肺化飲,三子配細辛溫肺化痰,降氣平喘,使凝滯的寒濕膠濁之“痰”得以溫化流動,有利于排出。方中最妙使用桔梗,可開提肺氣,載藥上行,為諸藥之舟楫,可散肺氣之結,利胸中之滯,以寬胸快膈,促進肺中膿痰排出,相當于給“痰邪”以出路[3]。全方化痰與調氣并重,兼以健脾,共奏祛邪之功。現代研究發現,麻杏二三湯能下調哮喘小鼠肺水通道蛋白1、5的表達,減輕氣道炎癥反應和黏液高分泌狀態,其化痰逐飲的功效,可能與之有關[4]。
審病求因,治病求本
中醫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根據“異病同治”的理論,秦艷虹老師認為凡屬于肺失宣降、痰濕壅盛者導致的咳、喘疾患均可使用麻杏二三湯化裁,不難發現此類小兒咳喘疾患有著共同的病理因素,即“痰”“氣”“虛”,這也是辨證治療的關鍵。
寒濕膠濁之“痰”。“肺為嬌臟”,小兒肺臟尤嬌,外邪引觸首先犯肺,寒邪襲肺,肺為水之上源,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水道不利,肺津被寒邪所凝而不化,則聚濕生痰;寒飲阻肺,痰凝氣結,阻塞氣道,肺氣郁閉,則胸悶氣喘,痰鳴咳促。
樞機不調之“氣”。這里所講的不調之“氣”包括表里的氣機和上下的氣機。表里氣機不調則營衛不和,肺失宣發,肺氣郁閉;上下氣機不調,則肺失肅降,肺氣上逆。
脾困陽遏之“虛”。小兒脾常不足,脾虛則運化功能失司,脾失健運,則氣機不利,水液不化,聚濕生痰;脾易生濕,濕易困脾,反之痰濕之邪易困遏脾陽,脾陽虛弱,溫化失司,易導致陽虛濕盛。脾虛濕濁內生,母病及子,反之也會影響肺的宣降功能而出現痰嗽咳喘。
加減化裁,應用廣泛
秦艷虹老師總結麻杏二三湯化裁特別適用于小兒哮喘、慢性咳嗽、肺炎后期等咳嗽氣喘、痰白黏稠證屬痰濕阻肺者,尤其適用于支原體感染及病后長期輸液的患兒。秦艷虹老師認為長期輸液使用抗生素的患兒大多屬于痰濕類型,輸注的液體相當于中醫所講的“寒濕”邪氣,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其性凝滯;濕為陰邪,易傷陽氣,阻遏氣機,其性重濁而黏滯;輸入的寒濕邪氣流注于全身則陽氣被遏,氣血津液凝滯。寒濕阻肺,則氣機不暢,胸膈滿悶,痰鳴氣喘;寒濕困脾,則脾失健運,脘腹滿悶,納差倦怠;寒濕停滯于大腸,則大便溏泄。這也是許多患兒長期輸液后出現食欲不振、腹瀉便溏的原因。寒濕之邪凝結黏滯,易阻氣機,氣不行則濕不化,膠著難解,此類患兒往往病情纏綿,反復發作。
結合兼證,靈活加減
在應用的同時不僅要抓主癥,還要根據患兒的次要兼證靈活加減。如咳劇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喘劇者加僵蠶、地龍;食積者加雞內金、焦山楂;便干者加枳實、厚樸、大腹皮、檳榔、大黃;便溏者加蒼術、炮姜、肉桂;痰濕較重苔白厚膩者加藿香、佩蘭。小兒臟氣清靈,為“純陽之體”,“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故溫熱藥不宜久用,久用之易化熱傷陰,在治療過程中若患兒咳喘減輕,痰量減少,要酌情變方。若出現咳吐黃痰,量少黏滯,口干便結,說明已化熱傷陰,需去姜半夏、細辛、白芥子等溫燥之藥,少佐清肺潤燥之品,以養肺陰。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感受外邪首先犯肺,致使小兒易感肺系咳喘疾患,麻杏二三湯化裁治療痰濕阻肺型小兒肺系疾病療效顯著,治療時針對病機,準確辨證最為重要。“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秦艷虹老師認為對于小兒而言注重治療不是關鍵,關鍵是日常要合理調護,平素應注意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減少患兒的痛苦。
參考文獻
[1]焦樹德.用藥心得十講[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134.
[2]焦樹德.方劑心得十講[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67.
[3]黃兆勝.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42.
[4]周勇,趙瑋,張君.麻杏二三湯對哮喘小鼠肺水通道蛋白1、5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3):667-669.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