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蔞牛蒡湯加鹿角片治療急性乳腺炎
潘志欣沈秀華
(河南省臨潁縣人民醫院,462600)
急性乳腺炎一般發生在婦女哺乳期,尤以初產婦為多見,始發于產后3~4周,初起紅腫焮痛,同時伴有發熱惡寒、頭痛等全身癥狀,日久化膿潰爛[1]。屬中醫學“乳癰”范疇。此病為婦女哺乳期的常見急性疾病,若就診不及時,很易形成乳腺膿腫,甚至形成乳瘺,愈合時間延長,給患者及母乳喂養帶來極大不便。筆者當地民間流傳一單服鹿角片治療早期哺乳期乳腺炎的偏方,效果良好,在此基礎上,我科采用瓜蔞牛蒡湯加鹿角片治療急性乳腺炎,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現將2012年8月以來我院門診收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分析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患者均為門診患者,按簡單隨機的原則,以入院來診順序單數的為治療組,雙數為對照組。每組患者40例。治療組:年齡19~42歲,平均(25±1.5)歲;病灶大小(長徑)平均(3±0.6)cm;病程平均(2±1)d;均為單側發病。對照組:年齡20~43歲,平均(26±1.0)歲;病灶大小(長徑)平均(3±0.8)cm;病程平均(3±1)d;均為單側發病。經統計學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發病年齡和病灶大小等一般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參考《黃家駟外科學》急性乳腺炎診斷標準[2]。①癥狀表現為哺乳期乳房腫脹、疼痛,乳房腫塊,可伴局部發紅及發熱、寒戰、全身乏力癥狀;②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大于10×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大于70%,C反應蛋白升高;③除外精神方面及肝、腎等功能障礙者,超聲提示膿腫形成者。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瓜蔞牛蒡湯加減:全瓜蔞12 g,牽牛子12 g,梔子12 g,黃芩15 g,連翹12 g,金銀花15 g,天花粉15 g,皂刺15 g,柴胡12 g,陳皮12 g,青皮12 g,甘草6 g。不發熱者可去金銀花、連翹、黃芩;偏熱者加石膏15 g;有腫塊者可加夏枯草12 g;有乳汁淤積表現者,可加路路通12 g;惡露存在者可加益母草15 g;疼痛明顯者加乳香12 g,沒藥12 g;有燥屎內結者加生大黃9 g。
治療組在上方基礎上加用鹿角片6 g。治療時間2~12 d。
治療結果
療效評定標準[3]。痊愈:乳房炎癥的局部表現如紅、腫、熱、痛及全身癥狀完全緩解;乳汁排出,積乳包塊消退;血細胞分析恢復正常,C反應蛋白穩定在正常范圍,乳房彩超未見炎癥表現。好轉:乳房炎癥的局部表現如紅、腫、熱、痛及全身癥狀緩解,積乳包塊明顯縮小;化驗血細胞分析正常,但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偏高,C反應蛋白穩定在正常范圍,乳房彩超無異常回聲。無效:經過6 d治療后,局部癥狀無改善,甚至發生乳房膿腫。
結果:治療組治療周期2~7 d,平均(3±1.2)d,對照組治療周期4~12 d,平均(6±1.5)d。治療組痊愈38例,1例好轉,1例形成膿腫(無效),痊愈率95%。對照組痊愈30例,2例好轉,8例形成膿腫(無效),并行膿腫切開引流術,痊愈率75%。兩組痊愈率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治療費用上,治療組平均費用(57±1.28)元,對照組平均費用(78±1.96)元,兩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討論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婦女的常見疾患,屬中醫學“乳癰”范疇。“乳房屬胃,乳頭屬肝”,乳癰的發生與肝、胃經明顯相關。我們臨床觀察,本病常單側發病,一旦出現一側乳房乳汁淤積并伴有疼痛時,大多數產婦就主動讓嬰兒吮吸另一側乳房,乳管疏通,另一側乳房就不會因乳汁淤積導致急性乳腺炎。基于中醫學“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理論,乳汁淤積的疏通成為我們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方法。鹿角為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功用為行血、消腫、益腎,為治療瘡瘍腫毒之良藥,性味咸、溫,歸肝、腎經,《補缺肘后方》中亦有治奶發的記載。筆者在瓜蔞牛蒡湯疏通乳絡的基礎上,加用鹿角片活血、消腫,大大縮短了治療時間,明顯減輕了患者的病痛,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和醫藥資源。
參考文獻
[1]呂玉蘭,張吉奎.瓜蔞牛蒡湯加減治療急性乳腺炎42例[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2):194.
[2]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90-891.
[3]李麗,趙海軍.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乳腺炎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69-71.
(收稿日期201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