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液湯加減治療干燥綜合征20例臨床療效觀察
姚自鳳1崔杰2楊建洲1
1.河南省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450000
2.河南省鄭州市骨科醫院
干燥綜合征或舍格倫綜合征(Sicca syndrome,SS)是累及外分泌腺為主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病[1]。臨床上常見侵犯涎腺和淚腺,表現為口、眼干燥。此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體外其他器官受累而出現多系統損害的癥狀。本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指單純的SS,后者指伴有其他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目前西醫尚無根治方法,主要是改善癥狀,控制和延緩因免疫反應而引起的組織器官損害及繼發感染,關于本病的臨床文獻及報道也很少。筆者應用中醫藥治療本病,臨床取得滿意療效。
一般資料
本組20例患者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齡32~82歲;病程3個月~2年。臨床除外其他結締組織病、淋巴瘤、艾滋病及本病并發結核桿菌感染等。20例患者均有口干、口渴、咽干、眼干澀、大便干結等癥狀。5例患者有皮膚干燥癥狀,9例患者有咽干、咽喉不利、干咳或咳少量黏痰或黃痰、輕微胸悶等癥狀,6例患者有發熱、失眠、心慌、心煩等癥狀,2例患者有神昏、譫語等癥狀,4例患者有頭痛、眩暈、急躁易怒、脅痛、脅脹滿、口苦、痙攣、肢體關節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癥狀,14例患者有腰酸、腰痛等癥狀。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舌紅或絳或淡而干、無苔者16例,舌苔黃燥者4例。脈沉細數者14例,脈洪大者6例。
治療方法
應用增液湯加減治療。基礎方:生地黃15 g,麥冬15 g,玄參15 g。加減:口干,大便干結,或便血,腹部脹滿疼痛不適,或牙痛,或牙齦出血,口臭,惡心,干嘔,飲食欠佳,加山藥20 g,玉竹15 g,沙參15 g,當歸15 g,白芍12 g,牡丹皮9 g,陳皮15 g;眼干澀,頭暈,頭痛,心煩,急躁易怒,脅脹痛或隱痛,失眠,口苦者,加當歸15 g,白芍12 g,懷牛膝15 g,枸杞子15 g,菊花10 g,珍珠母15 g,龜板15 g,代赭石20 g,川楝子5 g;咽干,咽喉不利,干咳或咳少量黏痰或黃痰,或痰中帶血絲,或咯血,輕微胸悶者,加桔梗12 g,川貝母或浙貝母15 g,瓜蔞15 g,陳皮15 g,沙參15 g,枸杞子15 g,杏仁12 g,百合10 g,百部15 g,白及12 g,生山藥20 g,甘草5 g;腰酸、腰痛者,加生山藥20 g,石斛15 g,山茱萸10 g,女貞子15 g,旱蓮草15 g,牡丹皮9 g,當歸15 g,杜仲15 g,懷牛膝15 g;發熱,失眠,心慌,心煩者,加金銀花15 g,連翹12 g,丹參15 g,黃連9 g,知母6 g。療程:1~2個月。全部患者均未用西藥治療。
治療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有關免疫學檢查基本恢復正常。有效:口、眼干燥等臨床癥狀改善,有關免疫學化驗檢查有所下降。無效:臨床癥狀及有關免疫學化驗檢查治療前后無改變。
結果:顯效8例,有效1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5%。
典型病例
患者,女,70歲。口干,口渴,眼干澀1年余,伴低熱,體溫37.5℃左右,無規律,納差,乏力,大便干結,數日一行,小便量少,失眠,腹脹。患者口渴較甚,一夜飲2暖瓶白開水不解其渴,檢查血糖正常。先后就診于多家醫院,具體治療不詳,效差,囑其家屬回家準備后事。患者家屬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轉求診于我處。查其舌質紅絳,無苔,鏡面舌,脈洪大。給予增液湯加減治療。方藥如下:玄參15 g,生地黃15 g,麥冬15 g,山藥15 g,黃連9 g,黃柏9 g,牡丹皮12 g,石斛15 g,玉竹15 g,沙參15 g,知母6 g,丹參15 g,當歸15 g,白芍12 g,甘草5 g。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病情較重,屬于中醫的胃陰枯竭證。胃陰枯竭證本屬于極度衰弱證候,脈象本應細弱,但患者脈象卻洪大有力,脈證不符,預后不良。且患者本就納差,應用黃連、黃柏苦寒傷胃藥物恐更傷其胃。囑其先取3劑服用。患者服用3劑后來診,訴病情明顯好轉。效不更方,囑患者守上方再服用3劑。患者服用6劑后因經濟原因停藥。之后患者病情逐漸好轉。1年后隨訪患者身體健康,一切正常。
討論
干燥綜合征實際上屬于中醫內生五邪中的津傷化燥,在臨床上表現為陰虛證。津傷化燥,又稱“內燥”,是指機體津液不足,人體各組織器官和孔竅失其濡潤,而出現干燥枯澀的病理狀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燥勝則干。”劉河間《素問玄機原病式》說:“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內經》云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故本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病因以煩勞過度,久病傷陰,損及五臟,尤以傷腎為主。陰液虧虛,失其濡養滋潤作用,故人體出現口干、眼干、皮膚干燥等一系列干燥癥狀,陰虛則內熱,熱迫血妄行,則導致出血,熱擾心神,則出現心煩、狂躁、神昏、譫妄等神志失常癥狀,熱耗氣傷陰,進一步加重陰氣虧虛癥狀。陰氣虧虛,傷及營血,致血虛。陰虛致氣滯不行,氣滯導致血瘀,不通則痛,機體出現疼痛的癥狀。陰液虧虛,致機體正氣不足,則易招致外邪入侵而導致各種外感疾病。再者,陰液虧虛,易導致機體內環境紊亂,出現各種機體紊亂癥狀,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虛則補之,燥者濡之,治以滋陰潤燥,方藥主要以滋陰藥物組成,代表方增液湯。兼氣虛者,伍以補氣;兼血虛者,伍以補血;兼氣滯者,伍以行氣;兼血瘀者,伍以活血化瘀;兼火旺者,伍以清熱降火;兼出血者,伍以止血;兼外感者,伍以祛邪。但本病治療的根本以滋陰為主。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謝毅,等.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72-875.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