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翠悅
摘要:聲樂教學是一項技能實踐性的學科,它關系到聲樂藝術的發展和聲樂人才的培養,是一項艱難而又復雜的工作。音樂教師應在前人的基礎上認真地剖析與研究先進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繼承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向高校輸送出優秀的學子,為國家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聲樂人才。
關鍵詞:聲樂教學 ? 問題 ? 創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38
聲樂教學是一項技能實踐性的學科,它關系到聲樂藝術的發展和聲樂人才的培養。實踐中充滿“辯證法”,因為人與人各不相同,同一方法不能適宜每一個人,不同的人演唱起來聽著似乎毛病相同,但根源則不一樣,因此要因材而教、辯證施醫。
聲樂理論是建立在生理機能基礎上的,各器官協調配合是正確發聲的保障,因此聲樂學習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以唱歌者自身的器官作為藝術表演的手段的工具,是一種復雜的體力勞動,更是一種在激動的情緒中進行創造的高級神經活動,要在興奮的精神狀態中得心應手的運用自己的聲音,就必須對自己的發聲器官進行系統地長期鍛煉和訓練。在練習中,雖然發聲器官能看見,如:口腔、舌、牙、齒、唇等,但主要的發聲器官,如:聲帶、喉腔、鼻腔各共鳴腔體呼吸器官的肺、胸等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自如地操縱它們是不容易的,但通過幾年的聲樂教學,使我從聲樂理論和教學實踐上都有了極大地提高,有許多體會和感悟。本文就聲樂教學的要領和技巧談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正確呼吸的認識和獲得
呼吸是唱歌的原動力,氣息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歌曲的處理、情感的抒發,有的人唱歌時總是感覺沒勁,即俗話“少氣沒活”,歌手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正確地掌握了呼吸的技巧。因此,要想得到統一流暢、圓潤優美的歌聲,必須掌握正確的呼吸。
首先,要求學生理解呼吸是唱歌的重要動力因素,它用調整音響并使聲音具有流暢性,靈活性及力度。
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吸氣深能將氣充盈肋下,橫隔膜呼吸,不許用鼻子孔吸氣或張口吞氣,只需橫隔膜中心腱凹下去,胸腰、上腹就向四周擴張,空氣自會無聲息地流入。如:聞花,氣往往吸得自然,柔和深入,跑步呼吸,急促而深入的體會,口和鼻同時吸氣或用口輪吸,如:急吸短促的吸氣,正是歌唱氣息所需要的,這種氣息瞬間積極地吸入,立刻控制住并轉為呼氣狀態,當喉嚨打開,聲帶振動自如延續地呼氣時便是唱歌的過程。
在換氣時,頭腦中把換氣過程想象成休息過程,每唱完一個樂句,立刻使喉嚨處于休息狀態,體內的氣息完全放掉,重新吸入新氣,然后小腹部分有關的肌肉有控制地往里回拖,使腹內的器官,慢慢地逐漸向上,膈肌中心腱也恢復到原來位置,在這樣有控制的運動中,氣息平穩均勻地吐出,通過發聲練習體會部位的存氣、用氣、感覺以及體會發聲的方法;用慢節奏的五度音階練習:
在音樂不很高的范圍內練習,使學生對氣息進行有意識長久地訓練,啟發學生感受到一條從眉心到腹底的管道在逐漸形成,這要長期的訓練和體會,同時還要進行快、急、短的氣息訓練,提醒學生在氣息深度不變的同時,氣息不能僵硬,要有腹肌富有彈性的充氣狀態,只有這樣的使用呼吸,才能發出靈巧有彈性并且又均勻統一的聲音來。
二、聲音位置的統一表現
美聲唱法的聲音位置都是在一個水平線上,兩眉心處。這就應把所有的高低音,唱得像一梭子彈投向一個目標,射向集中點眉心處,指導學生對聲音位置要有準確的概念,演唱時,想象要走在聲音的前面。在中心點發出,啟發學生靠聯想和想象,不要盲目的去尋找聲音位置,如聯想把整個身體看作跳高架,跳竿穿入太陽穴,中心點在眉心,每個音符都從其中如同跳高運動員經竿而過,聲音集中在眉心一點向外涌;再如,指導學生下行音階的感覺去唱上行音階,或用起音“1”的同度音的感覺去唱,從而使喉嚨始終保持適度的打開狀態,防止唱上行音階時,喉嚨越長越緊現象。同樣,用唱上行音階的感覺去唱下行音階,保持喉嚨的放松適度打開,防止喉嚨越唱越縮小的錯誤,保持同一的聲音位置。
三、變聲期嗓子的科學保護
變聲期是指:青少年因為喉頭、聲帶增長而伴隨的聲音嘶啞、音域狹窄、發音疲勞、局部充血水腫、分泌物增多從而導致說話、唱歌時的聲音與兒童時代不同,并持續半年至一年的時期。正是這種時期,嗓音發聲的這種變化,作為音樂教師,引導給學生一個正確的變聲期保護嗓子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變聲期因為對嗓子保護不當是會造成終生遺憾的。首先,應該介紹給學生,男女在變聲期聲帶的不同狀態:女孩的喉嚨變得狹小,聲帶較短、較薄、振動頻率高,所以音調較高而細;男孩子的喉腔較大,聲帶較寬、較厚,所以音調較低沉而粗。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大聲說話,總愛自我表現,但要知道,現在的聲帶可是非常脆弱的,過度的用嗓,會導致充血、水腫,或者發生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輕者導致發音疲倦無力,音調改變;嚴重的出現聲音嘶啞甚至呼吸困難不能說話。
四、情感的處理
德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漢姆波爾在一次訪問中曾經說過:“如果有人問我歌唱藝術的含義是什么,我不會從聲音技巧的角度去說明,我要說,那乃是感動聽眾的才能。如果歌唱者僅僅只是把聲音唱出來,那么充其量只不過是一位技工匠人而已。”歌唱的目的是用熟練的發聲技巧,生動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用優美的歌聲去感染大家。歌唱既要唱生,又要唱情。好的歌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能把歌曲中的喜、怒、哀、樂充分地表現出來。
我們認為,任何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音樂的博大精深本生就是生活給予的,所有音樂是人們在具體的勞動實踐中而獲得的,音樂本生就是人們抒發情感的一個載體、一個媒介。所以音樂的情感是我們體驗生活的情感,我們應該對我們的生活存滿熱愛,我們應好好體驗我們的生活,理解生活。只有認識了你對生活的態度,你才能夠真正理解音樂是想要告訴你什么,是想要讓你傳達什么。
總之,聲樂的教學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觀點。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聲樂教學是一項艱難而又復雜的工作,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在前人的基礎上認真的剖析與研究先進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探索、不斷繼承與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向高校輸送出優秀的學子,為國家培養出更加優秀的聲樂人才。
參考文獻:
[1]石惟正.聲樂教學法[M].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2]徐小懿.當前民族聲樂教學中繼承和借鑒的幾個問題[J].音樂研究,1999(4)
[3]徐青如,崔春榮.聲樂教程[J].山東文藝出版社,2010(2)
[4]王軼舫.關于聲樂演唱中“支點”使用的幾點認識[J].大舞臺,2010(4)
(責編 ?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