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杰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淺談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法律保護
周宇杰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在生活中,消費者在行使消費權利時,該如何保障利益以及實施救濟呢?筆者以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為視角,通過100份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自主選擇權在消費者享有的若干權利中的重要性、具體侵權形式和救濟途徑等相關內容進行調查,分析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行為,認識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保護存在問題,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辦法和措施。
自主選擇權;權利意識;消協;監管體制
消費者在行使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等消費行為時,享有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的自主選擇權利。正如楊紫烜教授所說:“市場經濟是一種由獨立的市場主體自主決策、自主選擇的經濟,消費者作為與經營者相對立的市場主體,同樣是獨立的、自主的”。在市場經濟相對獨立的情況下,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尤為重要。
消費者作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清楚自己的需求,其對于是否購買或接受所需商品或服務以及對商品和服務的品質、數量、價格等都有權自主地作出判斷并自主地選擇。據此,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可定義為消費者享有的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其強調的是消費者的自主與獨立,不受他人妨礙。消費者行使自主選擇權的具體內容可分為四個方面:①自主選擇經營者;②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服務方式;③自主決定是否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④在選擇商品或服務時,自主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消費者對經營者以及有關商品或服務的內容,都可以自主選擇。在生活中,由于消費需求和愿望的不同,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消費者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需求的情況下實現消費行為也就是行使自主選擇權的表現。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自主選擇權頻遭侵害,且受侵害程度仍比較嚴重,下面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闡述其受侵害的現狀。
1.自主選擇權的地位與處境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了消費者享有保障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結社權、受教育權、受尊重權以及監督權。在100份的調查報告中,受訪對象在被問及“哪三項權利最為重要”時,知情權、安全保障權和自主選擇權成為九項權利中最重要的三項權利,然而在被問及“哪三項權利維護差”時,知情權、求償權和自主選擇權的位列前三。根據這樣的對比,不難得出一個結論: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很重要,但維護水平卻很低。
2.侵犯自主選擇權的常見行為
在日常消費中,我們去飯店消費時有時會被要求“謝絕自帶酒水”或者“最低消費×元”,也經常會收到通訊運營商的廣告短信,有時還會遇到賣家用糖果強制替代找零等行為。這些行為都是經營者們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行為。
在調查問卷中,針對飯店的“謝絕自帶酒水”問題,64%經常遇到,30%偶爾遇到;針對商家的“最低消費”問題,40%經常遇到,51%偶爾遇到;針對是否收到通訊運營商的垃圾短信,73%經常會,24%偶爾會;針對商家是否捆綁搭配銷售商品,33%經常遇到,61%偶爾遇到。在被問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過侵犯自主選擇權”時,49%經常遇到,45%偶爾遇到,不過幸運的是還有6%未遇到或未意識到。
從調查數據來看,近乎所有的消費者都會遇到侵犯自主選擇權的行為,只有微乎其微的極少數人幸運地“躲過”了。這不僅反映了我國消費者自主選擇權被侵害的嚴重性,同時也反映出了侵權形式的多樣性與廣泛性。
俗話說“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針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相關解決措施才更有利于消費者自主選擇權的保護。
1.完善立法,充分保障自主選擇權
如今,網絡購物、電視購物、電話購物、郵購等消費方式多種多樣,保障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就要完善立法,讓選擇權有可靠法律依據和保障。在此次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中,關于選擇權的立法完善主要有:一是草案第九條賦予消費者在適當期間單方解除合同的權利,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但根據商品性質不宜退貨的除外,經營者應當自收到退回貨物之日起七日內返還消費者支付的價款。”二是草案第十條規定:“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電子信息。”這樣的規定即肯定了消費者享有廣泛的自主選擇權,同時又提供了法律保障。
2.健全政府的監管體制
從實際情況看,進一步明確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經營活動的監管職責,對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必要的。在此次的修正案草案中,明確規定了行政部門處理申訴的七日期限,這對于有效處理消費者的案件是非常有利的。在保護消費權益方面,還需要政府各個相關部門,如工商、價格、質量監督等從各自不同職能的角度對消費者權益進行保護和監督,實現工商、價格、質量監督等部門的有機結合和統一。
3.充分發揮消協的作用
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無論是事前預防的宣傳教育、事中的監督建議,還是事后的幫助救濟,都需要充分發揮消協的職能作用。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二條賦予消協的職能還有待完善,在此次的修正案草案中,第十三條增加了兩項職能:一是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引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合理消費,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二是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同時,草案第十九條明確了消協的公益訟訴地位,即“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不僅從立法上加強了消協的職能,也提升了消協的地位。消協應積極教育宣傳,提高消費者的自我權利意識,同時,消費者也應當自覺強化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自身的合法消費權益。
[1]韓煥玲.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從QQ與360大戰說開去[J].經濟研究導刊,2011(7):209-211.
[2]吳沙.芻議金融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及其保護[J].福建金融,2012(2):31-33.
[3]劉大洪,段宏磊.消費者自主選擇權與餐飲行業格式條款的規制邏輯[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4(5):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