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青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3
“互聯網+融資租賃”模式發展芻議
劉青
西北政法大學,陜西西安710063
摘要:“互聯網+融資租賃”是“互聯網+”背景下傳統融資租賃業和互聯網結合而產生的新金融模式。“互聯網+融資租賃”在產生之初就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并迅速發展壯大,但另一方面,行業的過快發展也導致了監管法規和政策相對滯后。因此,對“互聯網+融資租賃”發展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探析就顯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礎上提出的新的交易架構設想,也會使整個行業的發展更加平穩有序。
關鍵詞:互聯網+;融資租賃;P2P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是第一次以成文形式在國家層面上對“互聯網+”發展形態予以肯定。而在整個金融體系中,融資租賃屬于起步較晚、體量相對較小的成員,因此如何搭乘“互聯網+”發展的東風就成了行業非常關注的熱點。本文主要就融資租賃在“互聯網+”背景下可能產生的若干法律問題進行思考,并對經營模式的優化和行業的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互聯網+融資租賃”優勢概述
中國融資租賃業肇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自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東方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走過三十余年。在新技術日益發展的當下,傳統融資租賃業應攜手互聯網,爭取取得更多碩果。與傳統融資租賃業相比,“互聯網+融資租賃”模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一方面,“互聯網+融資租賃”模式下,融資租賃公司和承租人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的平臺直接對接,在高速、開放、平等和透明的互聯網環境中進行溝通和協商。這不僅能夠降低融資租賃業務雙方的營銷成本、降低業務門檻,也使得大量中小微企業能夠廣泛參與融資租賃,并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實現自身的迅速壯大。這無疑也是互聯網金融中“普惠金融”精神的具體體現。
另一方面,“互聯網+融資租賃”能夠降低融資成本并拓寬融資渠道。“互聯網+融資租賃”模式下,融資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將不僅限于銀行借款,大量的自然人資金、法人資金可以通過互聯網通道進入融資租賃公司,這就豐富了融資租賃公司資金來源渠道,同時也降低了融資租賃公司的資金使用成本。
二、“互聯網+融資租賃”法律和監管問題分析
目前我國針對“互聯網+融資租賃”模式的立法相對滯后,也并無完善的法律監管體系,只能依靠民商事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調控與監管該行業的發展,這無疑增加了“互聯網+融資租賃”的風險性。
(一)“互聯網+融資租賃”非法集資風險
“互聯網+融資租賃”在避免非法集資風險上的重難點主要是“社會公眾”的范圍如何界定?對于此問題,法律上并沒有針對性的解釋。實務中,已經運營的“互聯網+融資租賃”平臺認為出資人在注冊成為會員的同時,便不再是所謂的社會公眾。不過,此種說法仍然有一定的瑕疵。如果出資人是經P2P網絡借貸平臺非法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進而申請成為注冊會員,則仍然不能擺脫“社會公眾”的身份。所以,“社會公眾”范圍的界定仍需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
(二)“互聯網+融資租賃”債權轉讓有效性問題
“互聯網+融資租賃”的債權轉讓與《合同法》第七十九條所規定的情形存在著差異。《合同法》第七十九條所規定的債權轉讓基礎是債權受讓方在債權轉讓前即已相對確定,債權受讓人數較少,且債權轉讓雙方一般彼此之間較為熟悉。而“互聯網+融資租賃”的債權受讓方為不特定多數人,債權轉讓雙方彼此之間一般也缺乏了解。從市場經濟的穩定和交易安全出發,法律法規應盡快做出相關界定。
(三)P2P網絡借貸平臺與融資租賃公司關聯交易問題
融資租賃公司參股或者成立P2P網絡借貸平臺并進行關聯交易,容易發生內部利益輸送,而外部監管難度較大。同時,一旦P2P網絡借貸平臺與融資租賃公司通過關聯交易互相勾結并損害投資人、承租人等的合法權益,“互聯網+融資租賃”行業將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和商業風險。
三、“互聯網+融資租賃”未來交易模式構想
現行“互聯網+融資租賃”模式下,P2P網絡借貸平臺處于整個融資租賃業務的中心。然而融資租賃業務遠比一般互聯網借貸業務流程復雜,資金規模巨大并且專業化程度更高。所以,本著專業化和效率化的要求,未來“互聯網+融資租賃”發展應該格外關注兩點:融資租賃公司業務的專業化主導;P2P網絡借貸平臺的中介化主導。P2P網絡借貸平臺在參與“互聯網+融資租賃”時應該盡可能退出相關法律關系,扮演好居間人角色即可。
業務流程嚴格分成兩部分:有關融資租賃業務的具體交易事項,應由融資租賃公司和承租企業自行磋商并達成最終協議;P2P網絡借貸平臺僅就已達成融資租賃項目進行權益分割并上線交易。已達成的融資租賃項目需要融資租賃公司先行融出資金并有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審批監管,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融資租賃公司虛構融資標的或者與P2P網絡借貸平臺串通進行各種經濟類犯罪。
[參考文獻]
[1]肖旺.融資租賃“觸網”,租賃資產尋出路[N].金融時報,2014-03-31.
[2]楊群華.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時代,2013.
[3]陳建中.融資租賃理論與業務創新研究[D].中南大學商學院,2009.
[4]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中圖分類號:F49;F83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254-01
作者簡介:劉青(1985-),男,漢族,江蘇儀征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律(非法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