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服務·
循證醫學臨床證據檢索步驟
(1)根據問題的性質,可將其分為背景問題和前景問題。背景問題的答案常見于教材、百科、參考、指南等證據類型,對應證據源包括普通紙版教材、百度百科、BestPractice、UpToDate等;前景問題的答案常存在于原始研究、系統評價、臨床指南、循證知識庫等證據類型,對應證據源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Best Practice、UpToDate等。(2)根據問題來源可將其分為診斷、治療、預后、病因、預防、不良反應、成本和經濟學問題等。
參照6S模型和循證解決問題思路,數據庫的理論選擇方法為:(1)優先選擇System類數據庫;(2)所在單位無System類數據庫或不能解決問題時,依次逐級選擇Summaries、Synopses、Syntheses及Studies;(3)一旦在某一步解決問題,就不再需要繼續搜索下一級數據庫。
常用的快速定位臨床證據查準策略包括:(1)Clinical Queries,可提供診斷、治療、預后、病因及預防5種臨床研究過濾器,PubMed、OVIDSP中可使用此功能;(2)其他過濾器,如Manage Filters功能管理過濾器(注冊并登錄My NCBI賬戶可用)、MEDLINE和CMBASE自帶的Limits。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數據庫的檢索方式和語法存在差異。
得到檢索結果后,首先應判斷其能否回答提出的臨床問題,如不能則應思考問題原因和解決途徑。若因數據庫本身未包含答案,則重新選擇數據庫;若因數據庫證據過于陳舊,則應依次往下選擇低級別數據庫進行查找;若因關鍵詞和檢索策略有誤,則應調整策略和關鍵詞進行重新檢索。
不論是原始研究證據還是循證推薦意見,最終將證據運用到實踐中還必須要結合醫師的臨床經驗和患者價值觀。若僅單純查證用證而不進行有序管理,則將難有突破和創新。
(本刊編輯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