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祎 趙煒中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
淺析家庭環境與青少年犯罪
李祎趙煒中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保定071001
摘要:家庭是人第一個接觸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別是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是其接觸最多的環境。然而隨著青少年犯罪的不斷增多,人們也越發關注青少年的成長環境,而家庭環境作為一個人生活和成長的首要環境,家直接決定和影響著子女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家庭;治理
青少年犯罪是當今全球面臨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被稱為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也是一個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又有了新的上升趨勢,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面對這一增長趨勢,黨和國家都表示出格外的關注,解決青少年犯罪問題勢在必行。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這一特殊主體所實施的犯罪,亦即主體由兒童向成年過渡這個特定年齡段(一般士剖進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結束),由于主客觀原因而實施的各種犯罪的統稱。
我國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滿14周歲至未滿25周歲的人觸犯了刑事法律而應受到法律規定處罰的行為。按照法律規定,未滿18周歲的人為未成年人,已滿18周歲的人為成年人。故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滿14周歲至未滿18周歲),也包括成年人中的肩嗚三犯罪(已滿18周歲至未滿25周歲)。按照《刑法》規定,我國的刑事責任起點年齡為14周歲。如果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實施了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如殺人、搶劫等,均不視為法律意義上的犯罪,不受刑事追究,但應依照有關規定由政府收容教養,或采取其他管教措施。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但分析“判斷”辨別能力尚不完備,其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都因閱歷的不足而有很大欠缺,但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年輕氣盛,沖動易怒,這些都會讓自己失控,從而做出遺憾終身的事情。這種不成熟,不穩定,不健全的人格,都會讓自己陷入困境。而現在社會特別浮躁,各種誘惑都充斥著青少年的眼球,青少年獵奇心理會直接影響他的行為。金錢主義與利己主義日益盛行,再次思想的支配下,青少年自然會做出一些令自己遺憾終身的事情。
三、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家庭教育十分重要,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而言是影響深刻的。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長,那么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則顯得格外重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其行為受到家長的教育與引導,在不同的場合會有不同的行為模式,孩子在漸漸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觀察,于是在一點點長大中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模式和行為方式。當然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很大差異,這就直接導致了青少年行為方式的千差萬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成才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則是把青少年推向犯罪道路的極大推手。
成長中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每天都會有不同的誘惑吸引著青少年的眼球,毒害著青少年的身心。他們是最有青春與活力的群體,本該享受著青春帶給他們的希望和快樂,但成長卻總是要因不良的行為方式而付出代價,這種代價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一生。下面我將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淺論:
第一,對青少年的放任和溺愛是教育的第一大殺手。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講究一個度,恰到好處是人們永恒追求的。然而對子女的教育卻存在兩種極端,一個是放任自流,另一個是過分溺愛。無論哪種方式都是不正確的,放任自流會讓青少年過于自我,過于個性,做著出格的事,過分放縱自我。而過分溺愛則會導致青少年過于嬌氣,心理承受能力差,十分自私。這都會讓青少年產生扭曲心里,從而為違法犯罪埋下種子,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再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道德素質有待加強,這都會讓其不良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青少年,在其步入社會之前,家庭是其接觸最多的環境。因此,家庭結構是否合理、家庭教育方法是否正確、家庭心理環境是否適宜,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若處理不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極易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出生后的第一站,也是青少年長期生活的地方,是人社會化的開端。家庭無論在任何社會和國家都是影響兒童少年的最重要因素。近百年來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發生機理研究普遍公認的各種因素中,家庭環境因素是最重要,最有意義和最常見的關鍵性因素,因此也是青少年違反犯罪的重要預測指標。
第二,過分的注重成績,卻忽視品德的培養。現代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然而在中國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家長似乎將孩子培養成了一個學習機器,只注重高分數,高成績,好學校,好未來。這與中國的考試機制是分不開的,在中國,各種職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考試,所以,中國父母總是強迫孩子學習,在這種教育下,孩子喪失了自由,缺乏了自主意識與創新精神,并且也不能明辨是非,缺乏和他人溝通的能力,在長期非發展中情感得不到良好的宣泄,適應社會的能力差,一旦在社會中遇到挫折就會做出過激反應,這給社會帶來很多潛在的危險。這對青少年犯罪而言是個助推因素。
第三,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已經不是一個新的課題,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常會看到一些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青少年打打罵罵,甚至一些更為暴力的手段,對青少年的身體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影響。孩子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心里會受到巨大的摧殘,內心的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會暴增,感受不到溫情與愛意,多的僅僅是冷漠,在這種心理的長期影響下,青少年的情緒,心理都會不健全,這就常常會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和引誘,做出一些違法的事情。
四、加強與改善家庭教育與管理
在治理青少年犯罪的過程中,必須切實做好對青少年的教育與管理這項基礎工程。在這方面,家庭和學校責任重大。此外還應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互動的教育、管理體系,加強三者之間的協調與配合。
家庭是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基礎,也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強有力的防線。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夕,家長應本著對后代、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抓好對孩子的教育。具體地說,家庭教育必須在以下兒個方面下功夫,才能達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目的。
一是加強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礎,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素質優劣起著關鍵的作用。在實施家庭教育中,做家長的一定要用心觀察孩子的點點滴滴,在發現問題時
正確引導,以正確的方式教育。既要嚴格要求,又要耐心教育;既不能百般溺愛,又不能簡單粗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心,不致于產生抵觸情緒而失去教育效果。用愛去引導孩子向著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二是家長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家長素質的高低決定和影響著其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內容和教育的結果,是家庭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同時又由于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對子女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努力完善自我。常言道“身教勝于言教”。為人父母者一定要品行端正,自覺克服各種不良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處處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子女。父母應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追求,幫助孩子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社會的需要走適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三是加強家庭法制教育。目前中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法律日益發展的今天,家長必須要增強一定的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創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環境,使孩子從小耳濡目染,養成守法行為和習慣,為日后的法制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法,懂法,知法,用法,從下培養孩子的法律意識,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真正的讓孩子感受到不一樣的提升,從此遠離違法犯罪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立志.新時期我國青少年犯罪問題的思考[D].遼寧師范大學,2004.
[2]王云.《當代中國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及治理對策》,東南大學,2002.02.01.
作者簡介:李祎(1994-),女,漢族,河北涿州人,河北農業大學,本科生;趙煒中(1979-),男,漢族,河北邢臺人,碩士,河北農業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