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基本標準(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醫學影像診斷中心指獨立設置的應用X射線、CT、磁共振(MRI)、超聲等現代成像技術對人體進行檢查,出具影像診斷報告的醫療機構,不包括醫療機構內設的醫學影像診斷部門。
醫學影像科以及與檢查項目相關的藥劑科。不含產科超聲診斷專業、介入放射學專業和放射治療專業。
可設置放射科、超聲科、心電圖室,以及信息科、藥劑科、設備科和消毒供應室。其中,消毒供應室可以設置也可以委托其他醫療機構承擔相應的服務。
放射科有≥8名中級以上職稱、注冊范圍為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專業的執業醫師,放射科醫師、技師應當具備醫用設備使用相關技術能力。其中,有1≥名正高、1名副高和2名中級職稱的執業醫師注冊在本機構,其余4名醫師可以多點執業的方式在本機構執業(每臺DR有≥1名執業醫師、每臺CT有≥2名執業醫師、每臺MRI有≥2名執業醫師)。有≥8名放射科技師(每臺DR有≥1名技師、每臺CT、MRI有≥2名技師)。
超聲科有4≥名注冊范圍為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專業的執業醫師,其中1名應具有正高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3名應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資格(每臺超聲有≥1名醫師)。應有≥1名副高、1名中級職稱的執業醫師注冊在本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事相應專業的醫師必須取得相應的上崗證,醫師助理人員數量應不少于醫師數量。每臺超聲設備有≥1名執業醫師。增加超聲設備應按照以上標準增加相應的醫師、助理人員數量。
心電圖室有≥1名執業醫師,并按照每兩臺心電圖機配備1名執業醫師的標準配備執業醫師。按照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從事相應專業的醫師應取得相應的上崗證。
護士配備≥3人。
所有醫、護人員必須熟練掌握心肺復蘇等急救操作。配備>3名質量安全管理人員,可由醫護人員兼職,接受過系統的急救培訓,熟練掌握影像檢查中病人可能出現的急危癥狀和急救技能,確保業務時間有≥1名質量安全人員在崗。
設置信息科、藥劑科、設備科和消毒供應室的,應當配備相應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業務用房使用面積不少于總面積的75%,房屋應具備雙路供電或緊急發電設施。
根據國標GBZ130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防護要求,單管頭X射線機房使用面積應≥20 m2,機房內最小單邊長度4 m。雙管球X射線機房有效使用面積≥30 m2,機房內單邊最小長度4.5 m,CT機房使用面積≥30 m2,機房內單邊最小長度4.5 m。MRI機房≥80 m2。以上每個機房有合適的控制室和配套設備輔助用房,所有機房建造前必需通過環境檢測,X射線和CT機房符合輻射安全要求。
每臺超聲診斷設備使用面積≥20 m2。
心電圖室使用面積≥20 m2。
候診區>150 m2,包括受檢者等候區、更衣室(處)條件受限的,可將更衣室(處)設在檢查室內,做好受檢者隱私保護。
5.1影像診斷功能區 布局和流程應當滿足工作需要,符合醫院感染控制要求。具備相應的工作區,包括登記及候診區、檢查區(包括X射線攝影室、CT檢查室、磁共振成像檢查室以及超聲、心電圖室,CT室或MRI室附近設放射科專用注射室和觀察室等檢查輔助用房)、試劑和耗品保存區、醫療廢物處理區和醫務人員辦公區(包括診斷報告室、讀片室、影像專家門診室、遠程會診中心以及醫生值班、辦公、更衣和盥洗等用房)等基本功能區域。
5.2輔助功能區 醫療費用結算,以及藥劑和消毒供應室等。
5.3管理區 病案、信息、器械管理、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部門。
6.1基本設備 至少配備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DR)2臺、16排CT和64排及以上CT各1臺、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1臺;超聲3臺,具備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心臟超聲檢查、超聲造影及定量分析功能;心電圖儀2臺。配備滿足工作需要的供氧裝置、負壓吸引裝置,心電監護儀,職業防護物品。
6.2急救設備 每個放射檢查室都必須配備符合要求并有足夠數量的輻射防護用品及基本搶救設備, CT檢查室內必須配備心臟除顫器、簡易呼吸器、供氧裝置、負壓吸引裝置及相關藥品。
6.3信息化設備 具有信息報送和傳輸功能的網絡計算機等設備,配置與工作量相適應的醫生診斷工作站,具備PACS/RIS系統和遠程會診信息系統。
建立醫學影像診斷質量管理體系,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人員崗位職責,實施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診療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規章制度至少包括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制度、影像質量控制和評價制度、各項影像檢查的操作規范、放射科危急病報告制度、輻射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遠程會診中心規章制度、病人登記和醫療文書管理制度、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管理制度以及停電等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受檢者緊急意外情況的預防和搶救預案。機構人員必須參加對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流程規范的學習和培訓,并有記錄。
建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符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9號)。
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屬于單獨設置的醫療機構,由設區的市級及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設置審批。
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為獨立法人單位,獨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醫學影像診斷中心5 km范圍內必須有具備急診救治能力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并簽訂救治急危重病患的醫療服務協議,建立綠色通道,保障隨時轉診。
長期承擔其他醫療機構影像診斷任務的應與相應醫療機構簽署醫療服務合作協議,所開展的各個項目應接受省級以上醫學影像質控中心組織的質量評價,保證影像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委托其他醫療機構承擔檢驗的影像診斷中心應與相應醫療機構簽署醫療服務合作協議,保障相應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