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天傲 趙 康
1.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2.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程序問題研究*
侯天傲1趙康2
1.黑龍江大學法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2.蘇州大學文正學院,江蘇蘇州215000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為推動刑事司法的體系改革,案件分流,節約司法資源而制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司法制度。在此制度中,被追訴人在自愿的前提下,與檢察院達成相關協議,經法院司法審查得以最終確認。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主體;認罪認罰協議
第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此項措施的出臺,意在建立完善的案件分流程序。它對加快司法進程,節約司法資源有深遠的影響。新制度的產生對于固有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的沖擊可想而知,由于時間較短,相關部門尚未針對此制度的概念做出權威解釋,在實踐中仍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在新的制度設計背景下,本文將對如下幾個問題展開探討。
在任何一項司法制度中,主體、客體的設定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認罪認罰制度的主體應當包括:①犯罪嫌疑人、被追訴人;②檢察院;③法院;④辯護律師。以上四類主體的設定無須贅述。在刑事訴訟中,有一類人也有著特殊的地位—被害人。被害人作為刑事案件中受到實體權利侵害的一方,由于在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中其并不單獨享有主體地位,因此也無法作為認罪認罰程序的主體。但鑒于其權利受到了損害,被害人對于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的嚴懲也有一定的預期。若只能目睹被追訴人以節省司法資源為代價,與檢察院達成協議,法院予以最終確認從而減少刑期,卻無法得到任務形式的補償,這不符合法理、情理。被害人雖然不能成為認罪認罰制度的主體,但在成立前提必須滿足被害人同意或對其作出相應的物質、精神補償。與此同時,需要其與刑事和解制度的區分。陳衛東教授認為,認罪認罰制度是適用于任何案件性質、訴訟程序類型。①本文從中得到良多啟示,但我們認為認罪認罰制度的案件適用范圍應當受到一定的限制,因為它本質上與自首和坦白制度不同。此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減緩司法壓力,有利于案件分流,條件是從寬處罰。重罪中適用此制度是不合適的,如果一味地追求用訴訟效率,刑法的嚴肅性無法保證,也不能達到刑事訴訟法懲罰犯罪的目的。因此應當對該制度的適用從罪名、刑期或從寬的限度等角度進行限制。
首先,在偵查階段,犯罪嫌疑人獲知采用認罪認罰制度及對其本身的價值后,當然可以為了追求減輕處罰主動做出認罪認罰的意思表示,偵查機關應當記錄在案,日后與案卷材料向檢察機關一并移交,以至于是否影響偵查機關提供相應案件事實與證據,因其與自首、坦白等程序有較大的相似性,本文暫不予討論。應然之,被追訴人在審查起訴階段,理應享有申請認罪認罰程序的權利。其次,意思表示的撤回作為權利保障機制,需進行詳細的規范。既然是意思表示,真實性是必須具備的。我國偵查機關多年來經過不懈的努力,國家和公民的信任已經被無數次的踐踏,由此撤銷權的賦予是必備的救濟手段。同時,撤銷權的行駛應當受到限制。被追訴方及辯護律師可以在庭審結束前任何階段向法院提出,法院應當進行嚴格審查,一旦符合撤回的條件,應當告知檢察院重新起訴或轉為其他相應程序。同理,檢察院發現有其他罪名或不適用認罪認罰程序的情形,(如因發現新證據等造成罪名不符、輕罪重罪或無罪等),應當向法院申請撤回。
檢察院與被追訴人可在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前提下,進行協商。在不改變罪名的前提下,對原量刑建議進行記錄確認,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減少,形成新的量刑建議。雙方簽字確認后,與其他材料一同移交法院。為不違反“一審判為中心”的思想,避免“口供中心主義”,法院享有最終決定權,若發現有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程序或應超出協議范圍內量刑時,應當首先確認是否因被告人的認罪認罰發現與犯罪事實相關的證據等,之后發回檢察院重新起訴,后按照其他程序完成審判。
[注釋]
①陳衛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16(2).
[1]最高人民法院網.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court.gov.cn/fabu-xiangqing-13520.html,2016-7-12.
[2]陳衛東.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研究[J].中國法學,2016(02).
[3]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
[4]龍宗智.以審判為中心的改革及其限度[J].中外法學,2015(04).
D925.2
A
2095-4379-(2016)27-0036-01
侯天傲(1991-),男,漢族,黑龍江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趙康(1998-),女,漢族,蘇州大學文正學院2015級法學專業。
*本文受“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項目資金資助”(項目編號:YJSCX2016-052HL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