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乙
白城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
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時代含義及實現思考*
胡乙
白城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吉林白城137000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我國黨中央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高度重視。通過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進行簡單的描述,了解我國現階段“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時代含義。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更好地實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給予一些自己的建議。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時代含義;實現
政策是指國家為更好地對我國的公共事務進行管理,制定的一系列指導方針與行動方案。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一直實行“嚴打”的刑事政策,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民主法制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保護人權意識的逐漸深入人心,“嚴打”這一刑事政策已不再適應于現階段我國的發展需求,必須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革。在此時代背景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運而生。本文針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時代含義及實現這一問題,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我國黨中央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提出的一項重要政策,是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其貫穿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懲罰執行的全過程。“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具有最大程度的預防和減少犯罪、化解社會矛盾、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等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在對我國居民進行深入調查以及廣泛征詢我國各行各業人們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對人民法院在刑事審判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具體包括:1.根據犯罪的具體情況,實行區別對待,即該寬則寬,該嚴則嚴。2.準確把握寬與嚴之間的關系,實行寬嚴并用。3.嚴格依法辦案,遵循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大原則。4.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尤其是犯罪的情況變化,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犯罪從寬和從嚴對象進行適當的調整。5.依法執行。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需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情形執行,做到不偏不倚,并在裁判文件中表明從寬或者從嚴的理由。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提出和發展經過了很長一段時期的歷程,已逐漸趨于完善。其既強調“嚴處理”,又強調“寬處理”,要求相關人員做到“寬中有嚴”、“嚴中有寬”,使兩者實現有機結合。這一政策的提出,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1.有利于保證人權。我國法律機構相關部門在處理刑事案件時,應根據犯罪嫌疑人的具體犯罪情況,采用“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對犯罪分子進行處罰、改造,幫助其洗心革面,避免其再次犯罪。2.有利于節省社會資源。“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要求將犯罪問題視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其主要目的是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完美結合,從而采用一系列綜合手段對犯罪現象進行遏制、控制與預防,減少刑事案件的發生,從而節省社會資源。3.有利于社會穩定。“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一方面要求相關法律人員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打擊犯罪現象;另一方面,也要運用調解、教育等方式方法對犯罪人員進行教育。這兩種措施的共同使用有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保證我國居民的正常生活。
(一)充分利用現有的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釋的資源
我國的法律規范體系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已逐漸趨于完善。尤其是我國的刑事立法與司法解釋資源在很多方面對于犯罪人員的罪行都進行了明確地規定,為我國相關法律部門在工作的過程中,提供了可靠的前提基礎與有力的保障制度。法律機構相關人員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這些政策體系的重要意義,對其進行充分的利用。
(二)準確確定司法行為政策化的地位與功能
準確認識到司法行為政策化在我國法律制度體系中的功能與地位,對于“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執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法律機構相關人員在處理刑事案件時,應將相應的刑事政策完全貫穿于司法行為中,形成司法人員在處理案件中的統一司法理念,消減由于司法人員對于法律認識的不同而帶來的一系列麻煩。
綜上所述,“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對歷史繼承與反思的基礎上,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體現了我國的時代精神,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實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其由于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優點,能夠發揮保證人權、節省社會資源、促進社會穩定等一系列作用。因此,受到了我國法律機關相關人員的關注與重視,紛紛積極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使“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得以實現。
[1]陳偉.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定位及其功能[J].法治研究,2014(10):82-88.
[2]劉春濤.檢察機關推進社會管理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以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的適用為視角[J].法制與經濟,2011(10):109-110.
[3]王強.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現代展開[J].江蘇社會科學,2012(6):126-131.
D924.1
A
2095-4379-(2016)27-0037-01
胡乙(1980-),女,漢族,吉林白城人,刑法學碩士,白城師范學院政法學院,講師。
*課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時代審視,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38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