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凈凈
榆林市榆陽區煤炭局,陜西 榆林 719000
?
我國冤錯案件的成因分析及防范路徑的探索
胡凈凈
榆林市榆陽區煤炭局,陜西榆林719000
冤錯案件是當前中國難以解決的一個頑癥,反應了我國司法體制存在的缺陷。近年來,冤錯案件頻發,已經引起了社會及相關學者的關注,對于社會的和諧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此,我們要尋求引發冤錯案件的原因,制定有效防范措施,規避冤錯案件的出現,這樣才能逐漸達成“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的理想目標。本文首先剖析了冤錯案件發生的必然性,重點從四個方面對冤錯案件發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尋找了有效的防范路徑,以期發揮出依法治國的真正效能,和諧社會發展。
冤錯案件;成因;防范
冤錯案件是從古至今都困擾國家司法的一個難點問題,每個時期都會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冤錯案件的發生,但這種結果往往會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將司法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自然法律的權威也會受到損害,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為此,開展冤錯案件成因分析,尋求最合適的防范路徑是完善我國司法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落實依法治國的實現之路。
冤假錯案是每個歷史階段都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情況,就算是業務再精湛,辦案人員始終是普羅大眾,無法避免錯誤的產生。另外,由于所有的案件都是通過證據和線索來達到案件的還原,與當時的客觀事實總歸是有差距的。鑒于以上原因的分析,對于冤假錯案的發生我們應該予以理解,并理性看待。接受發生的必然性,并不意味著傷害就能夠被抹殺,當冤錯案件出現時必然會對受害者產生嚴重的身心傷害。為此,除了要對冤錯案件出現的原因進行查究,尋找有效預防路徑也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和消除冤錯案件的發生,體現出法律的公平和公正,讓不法分子得到應有的懲處。
(一)影響冤假錯案的主體因素
要分析冤假錯案的主體,很多學者提出了獨立個體,也就是法官或執行人員的個人因素,這種絕對化的限定[1],忽略了刑事訴訟中的公、檢、法環節的相關性,它們作為專門執法機關,對于冤錯案件的產生,同樣具有不可推卸、不可忽略的重大責任。
在對案件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偵查、起訴、審判是三個主要的環節,但涉及的方面廣泛,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公安機關擔任著案件的主要偵查、取證工作;檢察院則是作為審查起訴的機關,擔負公安機關移交案件對證據進行核查、對案件進行審查的責任;檢察院則是最后的審理機關,擔負著提起公訴的重任。公、檢、法三個機關擔任不同的角色和責任,開展的工作也是繁冗復雜的,因此每個階段、環節都可能會造成錯誤的產生,這樣就可以將這三個分別作為主體,探尋冤錯案件發生的原因。
1.公安機關為主體導致的冤錯案件
公安機關是進行案件偵查和取證的重要部門,更是案件整個程序順利開展的第一個環節。立案是一個案件開展之后環節的首要條件,在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中也對立案的條件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如果案件不具備“有犯罪事實發生和應追究刑事責任”條件,則案件就不會立案,更不會開啟之后的訴訟程序。假如此時公安人員出現了客觀錯誤,就可能直接導致冤錯案件的出現。另外,從根本上對冤錯案件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總結為以下的兩點:第一,為了達成高的“破案率”,不對證據進行查證,偏重對口供的信奉,草率結案。很多公安機關都以“破案率”作為評價工作的標準,豈不知這樣的標準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案件的不細致,極易導致冤錯案件的發生[2];第二,對犯罪嫌疑人具有不公平待遇。很多嫌疑人在與律師會面時,偵查機關會委派人員在場,這樣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嫌疑人的權益,并且會出現阻撓現象,這樣就會導致偵查人員的行為失去監督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冤錯案件的出現。
2.檢察機關為主體導致的冤錯案件
人民檢察院承擔著對公安部門提交案件的審查和控訴的職能,是整個案件過程的中間環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導致冤錯案件出現的原因,具體分析主要有:第一,檢察機關在進行案件偵查中,確定了要進行受理、立案的反而沒有進行相應工作的開展;第二,在辦案中,對證據的搜集具有片面性,只限制在嫌疑人有罪的證明上,而忽略了對嫌疑人無罪的證明,導致最終事實認定的錯誤;第三,在最終要進行案件審查公訴時,未作出正確的處理,這也會導致冤錯案件的發生。
3.審判機關主體導致的冤錯案件
人民法院是進行審判的主要機關,只有經過了人民法院的審判,才能對嫌疑人判定罪行。審判是一個具有多重程序的過程,每個過程的錯誤的都會導致冤錯案件的發生,這樣每個環節的審判都擔負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影響冤假錯案的觀念因素
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國的各行業發展影響重大,法律文化也深受影響。在當前很多司法機關的人員,在辦案中仍舊采用刑訊逼供的手法,并且偏重對有罪證據的收集,對訴訟程序不重視、走過程等,這些違法行為都為冤錯案件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有罪推定模式在我國案件偵查中成為固定思維模式,一旦嫌疑人被確定為偵查的對象,那么他就在“心里”定罪了,這種極為主觀的看法和思維模式[3],對司法的公平正義是一個嚴重的挑戰。另外,在偵查的各環節中,都可能會導致有罪推定現象的出現:偏重有罪證據的搜集、刑訊逼供取得口供、無法立案無限期羈押嫌疑犯、證據不足但怕放縱犯罪采取從輕處理等這些都是有罪推定的表現。偵查人員也會由于長期日益累積的辦案心理,讓自己陷入到這種思維中,為證明嫌疑人的罪行,不得不想盡辦法獲得口供,這樣也給有罪推定的出現創造了思維環境。
“重實體、輕程序”一直是我國司法實踐中的一個絆腳石。很多辦案人員想要盡快破案,將嫌疑人定罪,偵查階段就采取了很多僭越法律的手法;審判人員在審判時也沒有及時的排除非法證據,并且為了實現實體正義,還會出現違反審限規定、超期羈押等現象;從根本上講,這些行為都是對司法程序的刻意規避,法律程序也逐漸的出現了架空的情況。這就直接導致了法律實踐有序性、規范性和文明性的喪失,最終帶來的結果是法律評判是非的標準被扭曲和丟失,從本質上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倡導的公平正義背道而馳。
(三)影響冤假錯案形成的證據因素
1.證人的虛假證言
證人證言是對案件審理起到關鍵性作用的證據,但由于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易受個人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干擾,因此在證言正確性方面存在質疑,這就需要辦案人員的細致分析和科學推敲來進行辨別。從無數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案件的偵查過程中,對于證人的證言要進行客觀性、關聯性和真實性的判斷。人始終是感性動物,容易受到年齡、行為及心理因素的左右,這些因素就會直接影響證言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但在很多案件中,辦案人員沒有對證言進行合理性分析,就拿來主義,導致了最終冤錯案件的產生。
2.錯誤的鑒定結論
鑒定結論會由于鑒定人操作經驗、技術水平、工作責任心等多個因素導致偏離事實的結果出現,這樣的結論就是錯誤鑒定結論。此時,鑒定人員應是責任的承擔者,這在法律范疇內應定性為偽證行為,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在當前冤錯案件成為社會焦點關注的時期,錯誤鑒定結論也是引致冤錯案件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司法活動,物證是重要的證據,因此鑒定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整個案件的審理極為重要。因此,防范鑒定結論的錯誤出現是預防冤錯案件出現的重要措施。
(四)影響冤假錯案形成的外在因素
復雜、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往往會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黨政機關的壓力、媒體評價及群眾的呼聲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審判,是導致冤錯案件的外部因素。第一,地方司法機關往往受到人、財、物的影響,另外,政黨權力部門也是影響的一個重大因素,這些都會給地方司法在實際開展中,形成重大的壓力,導致最終冤錯案件的出現;第二,社會公眾的民意、媒體輿論對案件審判有一定的影響,這種言論往往就有個人主觀情緒,給辦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樹立司法獨立的正確理念,使法律規范之外的情理、民意都不得干預司法審判才是正確之舉。
冤錯案件的防范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家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同時要在基礎上抓起,全體公民也應有法律意識和責任,樹立堅毅的法制信仰,才能保證法律的公正、公平,一步步讓冤錯案件遠離我們國家,和諧社會的整體發展。
(一)對審前程序有正確的把握
要始終堅持檢察機關為主導,做好刑事訴訟的分工、配合及相互的制約,在遵循司法規律及程序的基礎上,檢察官要客觀、公正的對案件進行審查,并通過不斷偵查制約、辦案親歷的加強,充分發揮檢察機關的監督和制約作用,真正的將證據查證、事實查明,合理合法的保障當事人的權益,達到懲治犯罪行為、保障人權的最終目標的實現。主要體現在:第一,批捕權和起訴權要正確把控和行使,保證案件審理的高質性,將冤錯案件的苗頭撲滅在最初;第二,建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刑事案件偵查制度;第三,增強檢察官辦案的親歷性和證據復核意識;第四,嚴格執行非法證據排除制度。當前,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執行得不夠理想,發揮的效果不夠明顯,建議進一步完善非法證據排除的范圍、程序和效力,制定硬約束。
(二)將檢察機關審前程序作為主導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在此時各類的案件頻發,公、檢、法三大機關作為維護我國法制的主要機構,各自承擔著不同階段的責任。冤錯案件的出現在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現在僅依靠審判程序加以糾正,這種做法不合理,也對訴法公信力是一種損害。另外,公安機關擔負著保衛人民、懲治犯罪的重大責任,對其偵查權的削弱是一種不合理的安排。因此,應在案件處理的每個環節中都加強冤錯案件的防范,從批捕起訴環節中加入糾錯功能是避免冤假錯案發生的合理選擇,這樣既未動搖偵查的基礎性地位,又與“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相契合、相適應[4]。
(三)檢察機關為主導的審前程序能夠彌補刑事訴訟制度設計的不足
我國的刑事訴訟很多工作的開展都要建立在偵查結果確定的基礎上,因此只有經過了檢察機關在合理的審查期限內實現對證據的復核,批捕和起訴環節才能發揮出作用,這個設計的不足可以通過審前程序的補充來進行彌補,將把關、過濾、糾錯等功能充分的發揮和實現。
[1]卞建林,白思敏.守住證據底線 防止冤錯案件[J].法律適用,2013,09:2-6.
[2]齊樂.我國刑事錯案成因分析及其對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
[3]元明.偵查監督部門防止冤錯案件淺議[J].人民檢察,2015,06:26-29.
[4]陳榮鵬,王東海.刑事冤錯案件防范的道與術[J].甘肅理論學刊,2015,04:113-120.
D925.2
A
2095-4379-(2016)27-0074-02
胡凈凈(1991-),女,漢族,陜西榆陽人,本科,榆林市榆陽區煤炭局,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