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民
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2100
?
淺談未成年人犯罪的作案特點
馮立民
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黑龍江齊齊哈爾162100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青年少的違法犯罪問題始終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所在,也是教育界、法學界以及司法實踐中的一個重大難題。尤其是近些年來,在各地未成年犯罪始終呈現出上升趨勢的不利局面下,如何遏制與預防未成年犯罪儼然已經成為社會教育管理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本文筆者即結合個人在未成年人犯罪作案案件的實踐研究經驗,對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律特點、成因原因進行粗淺的探討,以期為廣大同行在今后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上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未成年人;犯罪;作案;特點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在各地呈上升趨勢,嚴重暴力性犯罪更為突出,殺人、搶劫、強奸等案件更是屢見不鮮。近年來我地發生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筆者在現場勘查過程中發現這些未成年人在作案現場及整個犯罪過程中反映出未成年人犯作案特點。為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將我地未成年人犯罪的幾個特點介紹如下。
未成年人由于尚未成熟在生活中易受到環境和所接觸的人影響,易形成追求物質享受的心理,在其物欲膨脹無法滿足時,就會促使其在作案中以獲取現金和財物為動機,以達到上網玩游戲及吃喝等簡單目的。這從犯罪現場勘查及現場訪問中就可以反映出未成年人的這一特點。在本人經歷的多起未成年人盜竊、搶劫案中,未成年人均以盜竊和搶劫現金、金銀首飾、手機為主,但在作案中獲得大量現金的同時還將被害人家的儲錢罐、光碟、游戲卡、隨身聽、小食品等盜走。這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有直接關系,未成年人在選擇盜搶物品時不會選擇與其年齡、生活經歷相差很大的物品,尤其不會在犯罪時選擇大牲畜、大的家禽、大的家用電器等不易攜帶的物品。有針對性的選擇被盜、搶物品是未成年人犯罪反映出的特征。
我地未成年人結伙盜竊、搶劫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由于未成年人在單獨作案是個體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從心理上趨向于與他人勾結以求得補充,結伙使得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從而能達到犯罪的目的,在整個案件的過程中表現處極強的心理素質。我地巨寶鎮發生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兩名未成年嫌疑人作案后并沒有表現處一般未成年人犯罪后出逃的特點,而是留在家中以極強的心理素質多次脫離偵查人員的視線。即使在偵查人員將其二人列為犯罪嫌疑人對其進行審訊測謊時也拒不交代犯罪事實。最后偵查人員對二人分別與二人談心,以親情關系為切入點,談家庭關系,利用未成年人個體心理缺陷,對家庭父母,長輩的親情依賴的特性,使得二人在巨大的壓力下交代了搶劫殺人的全過程。由此可見,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狀態正隨著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的改變而變化,雖然團伙犯罪使得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增強,但是未成年人個體的心理缺陷依然存在。這一未成年人心理變化所表現出的不穩定、不成熟的特點。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來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的心理不成熟的特點,以及刑罰對未成年人犯罪處罰較輕的規定,看重他們這些優點和不足。組織很多為成年人滲透到犯罪團伙中,唆使他們去從事盜竊、搶劫、傷害、走私販毒等嚴重犯罪。一些單親家庭,由于長期得不到家庭的溫暖,離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在沒有生活基礎和個人能力較差的前提下,由于生活所迫很容易結成團伙犯罪并異地犯案成為流竄犯。這也正是我們今后工作中要注意的。
近年來由于媒體在宣傳時過多的將偵查手段暴露,未成年人在犯罪時將所學到的作案手段加以運用,這就形成了較為成人化、智能化和較強模仿性相結合的特征。如在我地發生的兩起入室搶劫殺人案中,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以打電話和借東西為名,騙取信任入室并反鎖房門實施犯罪,且手段兇殘不留活口,在犯罪時作案工具準備充分鐵棒、刀、繩索、面罩、手套齊全,在現場停留時間較長室內翻動大,在作案后對現場進行清理,打開被害人家的水龍頭將地面浸泡,擦洗身上的血跡,將就地取材的工具歸還原處,從容離開現場,以達到偽裝掩蓋痕跡的目的。雖然表面上手段較為成熟,但在破壞現場的同時又將新的痕跡留在擦洗工具上,還將作案的手套等部分工具、物證遺留在現場,為偵查破案提供有利的證據。破案后其交待所用手段是在影視劇中學到的。這種生硬的模仿反映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犯罪特點。
尤其是通過實例調查分析,可以看到,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特征越來越明顯,未成年人犯中系初犯、偶犯的占了絕大多數,受其自身因素的制約,未成年人犯社會經歷相對單純,主觀惡性較小,具有較強
的可塑性。未成年人有的從十一二歲時就開始小偷小摸,十三四歲時開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等到十五到十八歲這個年齡段時,已成為犯罪的老手了。
在我地的未成年人犯罪選擇的地點多為平房區,在案前對作案地點進行踩點,作案地點多選擇在較熟悉或者曾經去過地方的周圍。在我地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中,未成年人選擇的作案地點就是曾經打工的修理廠附近其經常去的商店,被侵害對象也為其熟悉或曾經接觸的人,在作案后選擇的逃離現場路線也是較熟的胡同。在盜搶案件中未成年犯罪人選擇作案地點和作案對象存在隨意性,多為臨時起意。我地的團伙系列搶劫盜竊案中,未成年犯罪人在選擇作案方式、作案地點和侵害對象時就非常隨意,時搶時盜,忽東忽西,時男性時女性。這種搶劫和盜竊交替的作案方式,以及哪種方式能得手就干哪種的不確定性犯罪形式,反映出未成年人心理的不確定性,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相對穩定的特點。
由于大多數未成年人心理較敏感和脆弱,在作案后為逃避偵查往往藏匿起來或突然失蹤,使得家人四處尋找以為真的失蹤而到公安機關報失,但也有家長在得知孩子違法犯罪后包庇袒護,自助其逃跑的情況。未成年人在外逃或藏匿時大多選擇洗浴中心、網吧、小旅店等經濟實惠且人員復雜的地點作為其藏身的最佳之處。在藏匿或外逃過程中因心理脆弱在上網時急切與朋友、同學和家人聯系,或以通訊工具等其他方式與有關的人員聯系,以獲得心理慰藉減輕心理壓力。這種因心理脆弱的原因與他人聯系的特點,為我們在偵查中利用網絡等高科技手段獲得嫌疑人藏匿和逃跑的地點提供線索,為抓捕犯罪嫌疑人破獲案件提供有利條件。
本文筆者就未成年人犯罪的幾個特點進行了粗淺的探討,也是希望通過本文筆者的粗淺闡述,能夠為廣大同行在今后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工作上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全新的思路。同時也希望讓更多的人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要想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還必須要從源頭抓起,也就是必須從心做起,結合青少年時期的實際心理發育狀態,發動全社會的理念,去呵護、關愛、幫助青少年,使青少年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發生。
[1]羅坤蘭,吳晶琳.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措施[J].中國市場,2016(18).
[2]袁轉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吉林教育,2016(18).
[3]莊乾龍.刑事一體化視野下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錯位與歸位[J].刑法論叢,2015(01).
[4]謝莉波,劉國偉.武漢市硚口地區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調查報告[J].武漢公安干部學院學報,2014(01).
C913.5
A
2095-4379-(2016)27-0134-02
馮立民(1974-),男,黑龍江甘南人,大學學歷,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痕跡檢驗工程師,從事刑事技術檢驗鑒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