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 西安 710061
?
知識產權本質的二維思考
張敏
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西安710061
知識產權的本質,站在價值目標與制度功能的角度思考,對知識產權本質的探討,主要從兩個層面:一是從國;二是國際。從國家的角度講,知識產權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度選擇,從國際范圍看,知識產權是世界貿易體制的基本規則。
知識產權本質;二維思考;貿易規則
知識產權立法的根本,就是要保護智力創造者的權利,維護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促進知識傳播,實現治理資源的高效配置。正義與效益是知識產權的雙重目標,知識產權圍繞著這一價值目標,在社會經濟的運行中,發揮著保護私有權利,平衡社會經濟利益,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基于這一目標與功能,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認識知識產權的本質。
第一,從知識產權政策的決策主體看。縱觀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任何國家的知識產權政策,都是政府以國家的名義制定、實施、推進的,并通過知識產權政策對知識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和規制。公共政策主體活動的主要任務有三方面:首先,是制定法律法規,在現代化的社會中,通常是以產權的形式對相關的知識財產進行保護。當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中對于知識產權制度的設計,立法者通常是站在該國的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發展水準上去考慮。然而,在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形成以后,任何國家都既要考慮本土化,也要考慮全球化、一體化條件下,國家之間的運作與協調。其次,是提供實施條件與環境。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中,知識產權是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產權形式,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重要機制,其必然要受政府調控機制的約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知識產權效能的發揮。第三,要以相關的切合實際的公共政策為基礎。當前,從國際經濟社會的發展看,世界各國公共政策目標的實現,都集中體現在公共政策體系中,即產業經濟、科技、外貿、文化、教育等政策。這就是說,知識產權在促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時,并不是獨立發生作用,而是與國家其他政策在相互作用、相互協調中發揮其作用的。
第二,從知識產權政策的調節機能看。知識產權政策的調節功能,集中體現在公共政策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要使各種利益的沖突的解決,確保社會、經濟、文化等的順利發展。知識產權政策主要調整的是知識財產資源的配置。協調的主要對象是知識產品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及應用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解決的是創造者的專有權利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相對均衡。
知識產權從調整的功能出發,知識產權制度的兩大基本法律觀:一是私權神圣,知識產權是知識財富的法律形態,權利是根本,在社會經濟運行中,以保護創造者權利為主要內容。二是利益均衡。知識產權也是知識利益配置的法律工具,在社會市場經濟的運行中,往往是通過權利限制及權利的制度設計,來調整社會各種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利益主體之間實現利益相對均衡,從而達到全面推進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
第三,從知識產權政策的目標趨向看。在國際社會中,公共政策的總體目標,是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但在不同的國家,依據本國的現狀,制定不同的具體目標。然而,就知識產權來講,正義和效益是他們追求的共同目標。正義是現代社會制度的第一目標,也是知識產權制度的第一目標。如果一個社會無視創造者權利的存在,其創造者的權利就得不到補償,創造者的積極性將遭到壓制,社會的正義也難以實現。知識產權制度的效益目標,是植根于社會生活中的知識產權制度,其承擔著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中的知識資源的配置,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知識產權是近現代世界貿易的一種法律秩序。在國際法律制度發展過程中,知識產權經歷了重要的變革,其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由國內走向國際,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二是有知識成果的創造領域走向經濟、文化、科技貿易領域,形成了國際貿易體制的基本規則。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內,《知識產權協定》以國際法律文件的形成,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了新的國際貿易體制之中。
第一,經濟的全球化促進國際貿易的知識化。經濟的全球化、一體化、知識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新現象。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就是資源配置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關貿總協定及世界貿易組織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實現擴大世界商品生產和交換。這就是說,全球化的國際經濟社會的運行中,知識產權保護既是發達國家維系貿易優勢的法律工具,也是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貿易的先決條件。
第二,知識產權的國際化。所謂知識產權的國際化,即指各國立法進入了統一標志的新階段,其意味著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在全球范圍內是適用的?!吨R產權協議》是締約國在國內立法的原則與依據,也就是說在知識產權立法方面,國際法要高于國內法;在國內法的立法過程中,國內法要遵從國際法,這體現知識產權保護的高標準化?,F實狀況是,現代國際公
約所確定的最低保護標準,也體現的是權利高水準保護,其主要顧及的是發達國家的利益和要求??梢?,如今的低標準,實際也超出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
《知識產權協定》對國際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的關系有系統的規定。一是協定以推進經濟全球化和立法一體化為目標;二是將國際貿易原則延伸到知識產權領域;三是對知識產權糾紛的處理要是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
當今,中國走向現代化,離不開知識產權制度。從知識產權制度的構建和完善的視角出發,目前,需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確定合理的知識產權水平。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要按照《知識產權協定》最低標準,要根據中國的現狀制定。也就是說在遵循國際公約的基礎上,要盡可能根據我國的現實經濟、文化、科技等的發展水平,推進知識產權法律的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協調。經濟的全球化、市場化,對國內經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應根據自身的基礎條件,確定自身的近期責任與遠期戰略目標,同時這些責任與目標都要與國際接軌,從而進一步推動本國經濟社會的現代化。
第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防范知識產權濫用。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生產、銷售、管理,往往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對此有不少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存在著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如盜版、假冒等侵權行為時有發生,這對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造成了極大的影響。當今,我們應嚴厲打擊盜版、假冒等侵權行為,維護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積極推進社會市場經濟的規范發展,極力維系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
第三,積極推動本國優勢資源的保護。我國是一個傳統的發展中國家,在傳統文化知識和遺傳資源方面有比較大的優勢,要重視與傳統資源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建立傳統資源的維護、管理、推廣、利用的體制和機制,為民族傳統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創造條件。大力推進國家的創新發展戰略,建立將知識產權政策與各項公共政策相匹配的政策體系,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第四,大力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政策目標。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要服從于實施創新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政策目標。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創新是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的統一。新經濟的增長,更要依賴于知識的積累和創新。新時期,知識產權制度保障著知識的創新與發展,服務于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社會化和產權化的發展目標。站在國際的視角看中國的發展道路:只能走不斷創新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
[1]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2]于金葵.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3]王瑩.對知識產權本質問題的再認識[J].前沿,2012(9).
D923
A
2095-4379-(2016)27-0190-02
張敏(1982-),碩士,中共陜西省委黨校,講師,主要從事經濟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