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威
沈陽工業大學,遼寧 沈陽 111003
?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及相關工作機制完善研究
李曉威
沈陽工業大學,遼寧沈陽111003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體現了刑事立法思想,充分利用了司法資源,實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但目前,我國此項制度及其相關工作機制存在諸多的不足,本文結合其中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建議,旨在進一步完善該制度。
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工作機制
據調查,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趨勢,為了控制犯罪發生率,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提出了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但在實踐中,該制度在適用范圍、適用條件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同時也缺少相應的配套工作機制。
(一)各項規定不合理
在適用范圍方面,根據既有的刑法規定可知,定刑不足一年的罪名寥寥無幾,僅有侵犯通信自由罪與偷越國境罪;而刑訴法將其犯罪類型范圍進一步限定,僅為第4至第6章中有所規定。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過窄的適用范圍,難以有效處理適用于該制度的案件。我國宣告刑雖然明確了基準刑,如果嫌疑人未滿16周歲、但已滿14周歲,并涉嫌販賣少量毒品,則可量刑3個月,嚴重者為3年有期徒刑,在滿足上述要求后,方可適用附條件不起訴,而對于未滿18周歲,但已滿16周歲犯罪者,則缺少明確的罪名。
在適用條件方面,現有制度中關于有悔罪表現的規定具有明顯的主觀性與簡單性,難以用于實踐操作,如:未能明確悔罪表現的具體情況。
在附加義務方面,域外立法中具體分為恢復損害型、社區服務型與保護觀察型,但我國刑事訴訟法中關于此項內容的規定缺少約束性與針對性,未能彰顯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如:年齡、性別、考驗期限等,從而影響了未成年人及時回歸社會。
(二)相關機制不完善
在監督制約機制方面,刑訴法規定了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內容較多,如:適用范圍、適用條件、適用程序等,但各項規定均缺少可行性,通常情況下,對照不起訴工作,如:承辦人審查、檢察長同意,或由檢察委員會分析后再決定,此時的監督缺少透明性與有效性[1]。
在保護機制方面,附條件不起訴制度過于關注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保護,而忽視了被害人的利益,現行規定:檢察機關決定前應聽取公安機關與被害人的意見,但如果被害人不同意不起訴決定,因缺少完整的聽證程序及被害人保護機制,導致檢察機構難以開展后續工作。
在配套機制方面,未成年人作為特殊群體,其犯罪嫌疑人擁有較強的可塑性,經合理處置后,可再社會化。因此,工作中為了達到教育、矯治等目標,應細化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后的相關規定,如:幫教、挽救等具體事宜。但當前,相關的幫教機制缺少專業性與針對性,同時在社區方面因缺少相關配套機制的支持,使其作用難以發揮。
(一)完善附條件不起訴制度
根據現行規定,我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涉嫌罪名僅有3類,為了有效保護未成年人,適應范圍應進一步擴展,使其包含犯罪情節輕微或危害較小的案件。我國刑法規定未成人需負刑事責任的犯罪有8種,但放火、投放危險物等犯罪符合上述規定,不適用附條件不起訴,不僅制約該制度作用的發揮,也影響了其在刑法中的地位,同時也未能滿足公平、正義等要求。因此,日后實踐中,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在原有適應范圍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的犯罪情節、人身危險性等因素,并且要改進刑罰條件,將1年有期徒刑以下改為3年有期徒刑以下。
附條件應結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狀況,制定針對性的限制約束規定,附加義務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并由監督考察機關進行考核,待其真誠悔過,并簽署保證書后,向被害人當面悔過,賠償其物質與精神損失,同時,應主動參與社區活動[2]。
(二)健全相關工作機制
在監督考察中主要有檢察機關負責,但因其資源不足,降低了監督考察效果與質量。因此,工作中應豐富考察監督主體,使其具有多元性與層次性,具體為:考察主體為司法行政部門,相應的輔助主體有公安機關、社區矯正辦公室、學校等。同時,輔助考察主體地位應進一步明確,通過對監護人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各方面的了解與觀察,以此全面掌握未成人思想、學習及行為等變化。與此同時,監督考察期限設置應結合未成年人特點、心理承受能力、懲戒功能、案件性質等,以此增強其合理性、靈活性與可行性。如:2個月期限,此時不僅可激發未成年人的配合度,還可提高其悔過積極性。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為保護未成年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實踐中,該制度存在諸多的不足,急需完善。本文根據該制度在適用條件、適用范圍及配套機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方案,該制度的作用將更加顯著,未成年人的成長也將更加合法與健康。
[1]楊媛.檢察機關對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的制度及其工作機制完善策略[J].法制與社會,2014,30:36-37.
[2]張中劍.檢視與完善:我國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07:84-88.
D925.2
A
2095-4379-(2016)27-0201-01
李曉威(1991-),女,遼寧燈塔人,沈陽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